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李春发

李春发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污车耗能和废气排放是造成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健康,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的深化,新能源技术的开发被视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必然手段之一。对于汽车工业来讲,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己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车用燃料是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使用的汽车燃料多以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地区车辆保有数量直线上升,对燃料的需求量急剧膨胀,同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的改善这种现状,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一方面采用技术改善的方式,改善汽车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代替汽油和柴油的新能源,积极进行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并且已经分别完成了3类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性样车试制、性能样车试制以及产品样车试制,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进展。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初初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2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应用

2.1混合动力汽车

电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在汽车设计生产环节得到了大力应用,处于清洁自然能源,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中常见的能源供应形式。通常情况下是将多种能源混合应用,汽油、天然气以及电能。这样的功能形式下将汽车不同区域的能源需求详细区分,虽然是混合动力,但燃料仍然是独立存储的,同时功能达到汽车的形式能量需求,在这样的供能形式下汽车得到了稳定的动力,能够满足各类行驶需求。燃烧油品不但行驶成本增大,同时也会造成排放尾气中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新能源汽车行驶中只燃烧少量油品,结合电能共同使用,这样在总的能量输出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石油资源。电能存储需要蓄电池的参与,设计阶段对蓄电池的使用年限进行了严格的检验,避免汽车更换的废品造成环境污染。汽车驾驶人员可以自由的切换供能形式,在电能与油品方面,人群基数较大的市区内应用电能,这样就不会排放出尾气,在路面状况比较复杂的野外区域应用汽油供能形式,能够节省行驶时间。

2.2电动汽车

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逐渐的完善,使得电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阶段首要考虑的,电能汽车产品也逐渐增多。以电能为消耗能源来实现汽车行驶供能需要对车载蓄电池进行设计,尽量在满足蓄电需求的前提下减小体积,这样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系统内部电能被转换成为动能,带动发动机设备运转,汽车达到了行驶的能源供应标准,进而驱动行驶。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以及使用数量不断的增大,城市内也建立了大量的充电站,可以为汽车的蓄电池补充电能。电动汽车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一点是柴油以及汽油汽车所不能实现的,所补充的电能也由清洁环保的方法所生产出来,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的设计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合理的充电间隔时间,并且动能也完全能够达到行驶需求标准。不过电能汽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蓄电池部分的体积大重量大都会影响到汽车行驶速率,并且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反复充电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池装置,增大了使用阶段的成本投入,相信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2.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通过气体燃烧反应来为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与传统的功能形式不同,在使用阶段会将预存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结合。这两种气体混合后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被点燃后所释放出的能源补充给电池,使电能永远更持续长久的能量,解决运行使用解读所遇到的不合理问题。这种功能方式中所产生的尾气排放仅仅是水分,并不会产生污染物质,符合汽车节能设计理念。采用该种供能模式的汽车需要安装蓄电池,氢气存储装置,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所占有的体积比较大,限制了对汽车外形的美观设计,该技术目前正在全面研究中,仅仅在小范围内投入使用,完全研究成功后,必然能够代替传统功能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让我国汽车工业可通过对全新领域的探索,跨越传统汽车领域技术壁垒,而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朝新能源汽车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夏爽.试论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130.

[2]赵力宁.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8):45+47.

[3]刘鹏,孟宪臣.浅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

[4]张俊霞.浅谈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及发展前景[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5]彭红涛;李峥;朱禹;梁缘;汪斌;;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一些思考[J];汽车科技;2013.

[6]文章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