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黄金花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内分泌科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6-05-14日至2017-05-13日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法分观察组240例(健康教育、运动及膳食指导)、对照组240例(常规护理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诊治后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数据。结果:诊治后,对照组在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两项数据上均劣于观察组,数据差异较大,P值小于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运动及膳食指导方法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低血糖;2型糖尿病;预防;护理干预

前言:低血糖是一种以患者脑细胞缺糖、交感神经兴奋及血浆葡萄糖浓度降低为临床病况特点的疾病综合征,病发率较高[1]。现阶段医学界对低血糖疾病尚无明确定义,一般以患者血糖浓度不大于3.9mmol/L为准。临床上该病常与脑炎、脑瘤、精神病及癫痫病混淆,易造成误诊情况出现[2]。若早期不加以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病变情况且难以逆转,对患者生存质量有极大影响。所以目前如何降低该病发生率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研究观察了健康教育、运动及膳食指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治效果,现表述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定本院2016-05-14日至2017-05-13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计数量为480例。

纳入标准:

①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②患者存在肥胖、疲乏无力、多尿等情况,临床判定其符合2型糖尿病病况。

排除标准:

①严重视听、认知、沟通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者。

②严重脏器功能损害或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病变者。

③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研究调查者。

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4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240例)。年龄上,观察组患者39-84岁,平均年龄为(59.58±10.23)岁,对照组患者40-81岁,平均年龄为(60.92±9.35)岁;性别上,观察组男106例,女134例,对照组男109例,女131例;体重上,对照组46-85kg,平均体重为(61.17±8.6)kg,观察组48-81kg,平均体重为(60.61±9.1)kg;病程上,对照组4-11年,平均病程为(7.25±2.37)年,观察组3-12年,平均病程为(6.87±2.44)年。

同比以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重及病程各项数据,P值大于0.05,可将其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常规护理治疗。内容如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为其介绍医院相关情况、疾病方面相关知识及后续诊治方法,予以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方法

健康教育、运动及膳食指导。进行相关指导前,需由专业人士(持糖尿病教育专科证者)定期对责任医护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低血糖抢救、低血糖一般处理、低血糖有无症状的识别等。相关指导内容如下:①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自身具体情况,根据其情况予以相应膳食指导并告知其睡前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3];②晚餐前巡房时,责任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包括饭菜摄入量及饭菜种类;③在责任医护人员执行夜班时,需着重对反复低血糖患者加以巡视,主要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及做好其睡前血糖检测,若患者血糖有在低血糖阈值左右波动的情况出现,需予以其睡前加餐。此外,还需了解患者具体服药情况;④责任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其日常运动量,再根据患者在入院后所作护理评估报告[4],合理建议并指导患者在饭后一小时进行相关有氧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且需在其运动后指导加餐;⑤患者若已服用降糖药物,责任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不可在其血药浓度高峰期进行运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测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其中低血糖症状包括患者昏迷、冷汗、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头晕及心悸等。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上,两组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用“%”表示(x2验算),该P值小于0.05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两项数据,对照组以上两项数据均劣于观察组,P值小于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例(%)]

近几年,全世界糖尿病病发率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相应上升,该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该病患者在睡眠期间自主神经症状不显[5],病情较轻者易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出汗、手颤、心慌及饥饿等相关情况,而病情较为严重者则会出现视野模糊、头晕、头痛及意识丧失情况。此外,夜晚期间大多数发生在患者饥饿及空腹状态下的低血糖医护人员难以识别,病情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

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并发症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且对患者医疗开支有显著增加作用。若想防止以上情况大量出现,需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情况。若医护人员提升自身对于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意识,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夜间低血糖情况发生。由于低血糖疾病较为严重时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极大损害,所以在该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教育,提升糖尿病患者对自身低血糖的认知程度,且还需对患者运动及饮食作一定指导,才能帮助患者改善预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在低血糖症状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两项数据上均劣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以上对比亦可证明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指导治疗疗效较常规治疗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指导护理手段,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芳,文学芳,王和平等.睡前护理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32-134.

[2]宋伟莉.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J].医学综述,2015,22(11):2075-2077.

[3]孙玉肖,周嫣,冯芳茗等.睡前饮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2):14-16,41.

[4]童奥,朱慧娟,马小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特点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3):2155-2157.[5]Metcalf,K.M.,Singhvi,A.,Tsalikian,E.etal.Effectsofmoderate-to-vigorousintensityphysicalactivityonovernightandnext-dayhypoglycemiainactiveadolescentswithtype1diabetes[J].Diabetescare,2014,37(5):127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