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3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不良情绪的影响

罗智慧

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双盲法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负面心理、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干预后DSP、S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其心理负担,有效稳定血压水平,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

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onsleepqualityandunhealthymood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

LuoZhihui

(DepartmentofCardiology;people'sHospitalofChengduTianfuNewArea,Chengdu,sichuanprovince,61021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onthereliefofbadmoodandsleepquality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Methods:bydoubleblindmethod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6toApril2017were98case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49casesweregivenroutinenursingand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observetwogroupsofbloodpressure,negativepsychologicalandsleepqualityimprovement.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aftertheinterventionofDSP,thelevelofSB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observationgroupaftertheinterventionofHAMA,HAMD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observationgroupPSQIscoreofpatient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forhypertensivepatientscanreducetheirpsychologicalburden,effectivelystabilizebloodpressureandimprovetheirsleepquality,whichisworthlearning.

Keywords:hypertension;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sleepquality;badmood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睡眠障碍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病情恢复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减少外界环境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是对于维持血压正常是非常重要的[1]。我院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给予高血压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其负面心理,解除睡眠障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双盲法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7-78岁,平均(62.6±14.8)岁,病程1-11年,平均(7.2±3.4)年;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2±14.5)岁,病程2-11年,平均(7.4±3.3)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中诊断标准[2];②存在失眠、睡眠障碍;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③存在精神病史;④既往服用过影响睡眠质量的药物;⑤存在交流障碍或理解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膳食治疗、用药干预等。

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当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原因、防治方法、预期效果、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正确看待高血压,并告知患者长期失眠的危害性,使其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②环境护理:将墙壁粉刷成暖色调的颜色,让患者进入病房就能感受到温馨的氛围,调节室内温度、湿度至适宜范围,临床操作尽量在白天进行,如不能避免夜间操作,应调低设备声音,放轻脚步,以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③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交流,温言安慰患者,获得其信任,在交流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比如存在焦虑、烦躁情绪的患者,可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3];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可通过听音乐、下棋等方式减轻其心理负担。④睡眠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作息表,使其养成按时休息的习惯;睡前提醒患者用热水泡足,并按摩百会穴,促进其睡眠;患者入睡时,要保持病房安静,调节室内温度及调度;若患者存在严重失眠症状,可给予适量镇静剂。⑤出院指导:出院时向其发放出院指导手册,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指导、血压自我监测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掌握其出院后病情控制情况,提醒患者定期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舒张压(DSP)、收缩压(SBP)进行检测。

②采用Hamilton编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对两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HAMA评价项目有: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消化道症状、生殖及泌尿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与人交流的行为表现。HAMD评价项目有: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兴趣、迟缓、激越、精神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疑病、体重减轻、自知力。HAMA、HAMD均采用5级评分法,即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极重计4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项,共18个条目,各项指标采用四级评分制,满分21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

干预前,两组血压值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DSP、SBP水平均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

2.3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观察

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为终身性疾病,患者因长期高血压状态,会导致血管痉挛,造成供血障碍,最终引起失眠[4],加之患者长期用药,多存在不良情绪,进而加剧睡眠障碍,而睡眠不足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5],高血压患者中,约有33.8%伴有睡眠障碍。口服安眠药物虽然能促进患者睡眠,但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且会造成多种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故不建议采用[6]。如何安全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成为医护人员思考的热点话题。

黄燕燕指出[7],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同时,辅助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增强治疗效果,有效稳定血压,且可改善其身心状态,纠正睡眠紊乱。我院就高血压患者睡眠问题展开分析,发现负面心理、陌生环境、疾病认识水平过低、不健康作息习惯与患者睡眠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就此制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实践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压、不良情绪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①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而主动配合临床工作;②个体化心理疏导可最大限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8];③环境护理及睡眠干预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④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利于调节机体功能,保证血压维持在理想范围;⑤出院指导能进一步巩固疗效,强化患者遵医行为。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改善负面心理及睡眠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晶,杜娟.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11):6295-6296.

[2]陈建华,宋和平,陆瑾.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5):527-528.

[3]赵立珍.浅谈60例高血压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J].延边医学,2015(14):202-203.

[4]苏航,白俊云,夏涵,等.睡眠障碍与中老年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65-67.

[5]余建琴,朱利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08-111.

[6]卢云霞,黄素坤.老年住院患者口服安眠药的安全隐患与护理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6):115-116.

[7]黄燕燕.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251-252.

[8]蒋静.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