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廖勇杰张华(通讯作者)全裕凤谭媛杨欢岳嗣凤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探讨诱发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而为疾病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窒息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实用新生儿学》分为窒息重度组26例与轻度组34例,重度组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胎龄≤36周、重度窒息、5minApgar评分≤5及入院时pH≤7.2与多器官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36周、重度窒息、血清pH≤7.2、5minApgar评分≤5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窒息新生儿整体器官的监护,确保并发症及时分析与处理,以将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降至最低水平。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73-02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病因,同时也和儿童死亡及致残密切相关。新生儿窒息可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加大了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指出[1],多器官功能损害影响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与病情转归。本次研究选择60例窒息新生儿资料,做出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窒息患儿,其中男32例,女28例;胎龄28~38周,平均(34.6±2.1)周。排除病史不详、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史及血液系统疾病者。新生儿窒息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分为轻度窒息(组)34例,重度窒息(组)26例。

1.2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器官损害的发生情况

伴随窒息严重程度的增加,新生儿并发器官损害的数目也相应提高。损害的脏器器官以脑、心、肾、胃肠、肺为主,重度组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轻度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轻、重度组窒息新生儿器官损害的发生情况比较[n,(%)]

2.2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6周、重度窒息、5minApgar评分≤5分及入院时pH≤7.2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36周、重度窒息、血清pH≤7.2、5minApgar评分≤5分是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见表2、表3。

表2影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单因素分析

3.讨论

当下,国内外临床针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给予高度重视,与其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化。新生儿出现窒息后血流动力学快速改变,各器官间血流再次配置,新生儿脑、肾、肝、脾等器官系统血液关注量降低,肺内压上升。

器官损害发生的部位以脑、肾脏、胃肠道、肺等为主,其中脑损害是本组患儿器官损害的高发部位(92.31%)。新生儿日窒息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现为主,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疾病之一。也有研究指出[2],50.0%的患儿在出生后第1d就会产生颅内出血症状,25.0%会在出生后第2d开始产生。

在本次研究中,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最高,为92.31%,且重度窒息是窒息新生儿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P=5.74),窒息程度越严重,器官损害越严重,病死率越高,轻重度(组)患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还与5minApgar评分≤5分相关,这提示窒息时间越长,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越高,故此窒息时及时予以有效复苏是减少器官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窒息新生儿入院后检测血清pH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患儿窒息的严重性、复苏效果及预估器官是否发生损害,判断预后。

综合全文,发现影响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窒息新生儿整体器官的监护,特别要重视早产儿的监护,确保并发症及时分析与处理,以将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与的病死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立伟.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2398-2401.

[2]赵燕凤,张志群,芦蕙,等.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诊断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2):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