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贺林

贺林(黑龙江省富锦市建三江管局人民医院1563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00例为分析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临床路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短,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临床路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短暂性脑缺血,应用【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24-02

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诊疗中的应用,能规范诊疗过程,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现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TIA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后的效果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TIA患者200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TIA诊断标准。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58~84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发作等半球症状(颈动脉综合征)132例,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口齿不清(基底动脉综合征)68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选择行临床路径管理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路径组,未进入临床路径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第一诊断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排除合并其他疾病需治疗及有并发症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模式,临床路径组患者从入院后即进入临床路径治疗模式。本科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后,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制订TIA临床路径表,严格按照医疗、护理路径对该组疾病的诊断、治疗措施严格把关,对本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知识培训,了解其具体要求、标准及护士的工作要点,由专人负责登记、监控,保证落实。具体内容包括标准住院时间5~7d,临床诊疗、诊断要点,护理措施、出院计划等,并做到入院告知。

1.2.2风险评估及预后以1个月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预后评估标准。风险评估:选用Johnston等提出的ABCD2评分系统(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进行评分,内容如下。(1)年龄:≥60岁(1分);(2)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1分);(3)临床表现:单侧肢体无力(2分),言语功能障碍而不伴肌力下降(1分);(4)症状持续时间:>60min(2分),>10~60min(1分),≤10min(0分);(5)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1分)。总分7分。6~7分为高危,4~5分为中危,0~3分为低危。临床路径组的ABCD2评分为(4.00±1.32)分,对照组为(5.00±1.46)分,均属于中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均由路径小组专业人员评定并记录随访,与1个月后门诊随访脑梗死发生率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个月后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特别是预后明显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实施临床路径后,对TIA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不仅提高了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控制了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符合临床路径要求患者入院后,即向其提供1份详细的临床路径表及告知单,包括TIA通俗易懂的知识及整个诊疗措施,让患者及家属及时、详细地了解疾病的特点、诊疗过程、预后等,最大程度上达到医患沟通,患者及家属可按照书面告知单监督医护人员的诊疗是否符合路径程序流程,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到诊治过程中,共同承担风险,提高满意度。而医护人员也会严格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正确检查,规范化应用有循证医学依据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从而降低TIA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作为神经科急症,对于TIA患者应充分重视并__________及时治疗。由于TIA患者就医时往往无任何症状、体征,临床医生容易掉以轻心,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疾病加重、反复,根据TIA临床路径表实施诊断、治疗,临床医生、护士平时对TIA的标准路径进行了充分培训,严格执行路径流程,整套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计划,并做好相应记录,分析变异情况,及时在最短时间内明确发病原因、病变血管,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好转率。TIA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后,立即完成ABCD2评分,干预危险因素,并初步判断病因,大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心源性因素等,给予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降血压等治疗策略,健康知识宣教,并参考临床指南给予完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对于无创性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或有介入治疗指征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治尚欠规范,还有很多患者未得到专科专治,实行临床路径后能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有效控制治疗费用;有人提出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发病有差异性、多样性,片面强调临床路径会让临床医生思想僵化,无法创新。

结合本院实际,在具体工作中,由于TIA危险因素多、年龄跨度大,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确实存在因不同原因造成临床路径的变异,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所以,要随时记录变异,分析原因,减少变异发生率。目前临床路径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尚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总结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施行。

总之,在TIA临床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利于规范化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提高诊断、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周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2]彭全,彭达平.不同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