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

杨水红

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中学(416700)杨水红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衡量历史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

创造性思维,在中学历史课中表现为学生对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浓厚兴趣,对独立思维有快慰感,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心情舒畅的满足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自觉地在历史园地中拓垦。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针对教学难点,提出赋予启迪性、哲理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琢磨,给他们留下思维空间。如在讲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时,我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为什么殖民掠夺和资产阶级革命却不首先产生于意大利?”学生们颇感兴趣,积极思索,运用所学史实去诠释问题。

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推理离不开准确地掌握史料,即所谓“立足基础,着眼能力”。教师应讲究选用和讲授史料的艺术。前者指要选择与教材贴切、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史料;后者指语言精炼、生动,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留有时间让其思考。凡学生能看懂的课文内容,一般让学生自学领会,不必多讲,该讲的则要讲得精,精之一为少,即可略处尽量从略;精之二为精彩,即须详处必作生动精彩的描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双向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效果显著,可较快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而后进入学生搜集资料和教师辅导阶段。知识面越广,信息交流越多,学生的思维越宽广,越活跃,发现和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在学校的常规历史教学中,适时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多参观历史博物馆、文物遗址,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意识多接触社会生活,在大量感性认识增加的同时,历史思维的创新必将迅速提高。教师辅导宜粗不宜细,宜放不宜管,以给学生更多更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畅所欲言,兴趣与能力兼顾。期间可以有意组织题目同学生讨论,集思广议,让有见解的学生展现才华,使思路狭窄的学生趁机开阔思路,前者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后者得到了才学上的进步。

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过去“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了写出较有见的个人论文,促使学生课后主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围绕文章论点选择材料,久而久之学生分析的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渐渐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有助于消除学生心中的某些模糊认识,如关于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认识,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明辨是非纠正纠正了以往认识的偏颇,放弃了以往对拿破仑的盲目的个人崇拜,转而能以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看待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并且能结合资料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第三,有利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历史走出课堂,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完成小论文《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课下要进行一些额外工作,比如,找资料,查信息,看影片等,当论文完成时,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学习知识的不同途径。掌握了学习技巧。

第四,创造性劳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保持探索、创造、进取的精神。学生在实现自身欲望和需求的过程中,在接受新知识、体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会产生大量的灵感,这些歧路横生的联想,使历史思维创造性的到来成为可能。

第五,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做到学以致用。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性。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20:255

2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献给孩子,39

3蔡元培教育文选,195~196

4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献给孩子,57

5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202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