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相交线

师萌萌梁玉芝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教师师萌萌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教师梁玉芝

课标要求与分析:

要求:《相交线》第一课时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性质2.相交线和平行线(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本节课与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有关。共两项内容。

分析: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学习水平是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对顶角的概念。

第二项课标要求维度目标是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探索和掌握,学习水平是探索水平和掌握水平,学习内容是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教材分析:

结合课标要求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这样通过理解后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为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垂线,和与他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劣势:学生对几何知识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学生的几何语言不规范,符号语言运用的不恰当。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教材分析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这样通过理解后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所以,通过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科的教学重点: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课标要求“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但从学情分析中看出“学生已经掌握线、角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学习的探索加深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理解。”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通过图形展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邻补角以及对顶角的概念

2、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并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发现,学生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问题1:张开地剪刀给人以什么形象?(出示一把张开的剪刀)张开的剪刀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教师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

问题2: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刀刃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从事生活实际出发,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几何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

二、检查预习(3、4号展示)(2分钟)

1、形成条件:两直线(2)定义:有一条,且另一边互为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形成条件:两直线

3、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通过检测预习,可以考察学生预习情况进而开展新课内容】

三、自主学习:(5分钟)

1、自学教材:阅读课本P2-P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2、(1)对顶角性质:(2)邻补角性质:(3)位置关系:

【点评: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提出问题:

1、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所分的两类角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2、如图1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求证∠1=∠3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点评: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展现思维的过程性,本环节,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合作探究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通过总结结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15分钟)

3、如图4,直线AB、CD、EF相交于O,∠AOC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4、如图4,直线AB、CD相交于O,∠AOC=80°,∠1=30°,求∠2的度数。

七、归纳总结:(2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点评:小结归纳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学习的知识、方法、学生的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问题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

总体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紫竹调学习探索,课堂上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我觉得主要可分三点: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知规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情景引入课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相交线、平行线的生活原型的认识,从而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之后,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直线相交的情形,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以及性质的素材,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本节课从该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数学目标,采取多种教与学的策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