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彭媛媛陈源文丁永年徐雷鸣范建高

1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83000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200092;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镜科200092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01月7例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体征、症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过程。结果7例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均在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发生,表现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肌紧张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经禁食、抗感染、补液,卧床休息1~3日后症状完全好转;切除部位5例息肉位于右半结肠,1例位于左半结肠,1例位于横结肠;3例为亚蒂,1例为分叶状,2例无蒂,1例带蒂,其中3例为大息肉。结论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综合征是少见并发症,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痊愈,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关键词: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术后综合征

内镜下切除是结肠息肉治疗、病理诊断和预防癌变的重要手段,切除手术中电凝电切是主要息肉离断、止血技术手段。电凝电切术后综合征是少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之内,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限性腹痛、白细胞升高等。其主要原因是电凝造成肠壁透壁损伤,引起浆膜层炎性反应导致局限性腹膜炎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穿孔而过度医疗甚至手术,另也有因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而发展至慢性穿孔。本文7例符合上述标准,总结分析相关因素以及探讨预防发生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5年01月7例经电子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诊断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性5例,年龄48~72岁,平均55.2岁;女性2例,年龄41、60岁。器械:电子结肠镜,电凝电切仪。

1.2方法

诊断标准:肠息肉经肠镜电凝电切术后3日内出现局限性腹痛、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经腹部X线等检查排除肠道穿孔,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即可诊断电凝综合征。回顾分析症状特征、治疗措施及过程以及病情转归情况。

2.结果

2.1临床特征

7例患者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均发生在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6h~2d不等。其中5例出现局限性腹部轻度痛疼,压痛(+),反跳痛(-)。1例出现明显腹痛,查体局部压痛、反跳痛(+),3例有低-中度发热,2例有白细胞计数升高(WBC:13.00~14.9×109/L,CRP:15~>160mg/L)。7例患者均经腹部平片等检查排除肠穿孔。经禁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其中3例使用)、补液、卧床休息1~3日后症状完全缓解。

3.讨论:

随着临床结肠镜的普及,行肠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以往电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在内镜医师的努力控制下有所改善,可术后电灼伤情况仍存在。目前息肉电切术后电凝综合征并不少发生。文献[1]报道其发生率为0.5%-0.1%。发生电凝电切综合征的原因可能为由于电凝造成的肠壁透壁损伤,引起浆膜层的炎性反应致局限性腹膜炎症状,本文中7例病员息肉大小、类型、部位各不同,手术中电凝时间、电流强度也不相同,提示息肉电切术后电凝综合征发生与多种因因素有关。具体分析:①电流强度过大,时间过长;②息肉体积较大、基底较广、起源层较深,肌细胞导电,电凝时极易穿透肠壁;圈套息肉时,可能切割部距肠壁太近或同时套取周围正常黏膜或圈套钢丝未收紧,接触临近肠壁通电[2];但本研究中,4例患者治疗方案即为EMR治疗,息肉大小为0.8-2.0cm,无蒂、亚蒂、有蒂均有,3例为右半结肠,1例为横结肠。③息肉恶变侵及局部肌层致电凝时损伤浆膜层;④右半结肠肠壁较薄,易传导热量;⑤治疗仪器故障或设置参数有误。本文中电凝时总通电时间3~9s不等,其中一例患者为小息肉,且通电时间仅3s;5例息肉较大,1例为小息肉,仅0.4cm;5例发生在右半结肠。我们考虑其并发症的发生还与息肉切除技巧及肠壁局部条件有关。

2.3治疗意见提示电凝电切时应特别掌握好合适的电凝时间。考虑发生电凝电切综合征发生可能时建议:①禁食水,测体温,腹部查体,相关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淀粉酶,立位腹平片,腹部超声检查等)。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②抗炎治疗(一般用头孢三代+甲硝唑或奥硝唑即可);③无明显穿孔征象应考虑浆膜灼伤可能,可密切观察和抗炎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但经上述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有加重趋势者应警惕肠穿孔。只要症状不加重并逐渐减轻,体温48小时内下降,即可不必手术,继续观察,必要时请外科会诊;④体温正常后继续禁食至少5日。

2.4预防措施:为尽可能避免电切除时发生浆膜灼伤甚至肠穿孔,笔者建议:①发现广基息肉,应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组织起源层,如若超过2cm的息肉最好行基底部黏膜注射后圈套切除或分次切除;②圈套时尽可能靠近息肉顶部,与肌层保持一定距离,在圈套宽基息肉时勿将周围黏膜套入,视野不清晰、息肉暴露不完善,勿强行电凝电切治疗;对带蒂息肉,套扎的部位应在蒂中央,过于靠近蒂底部的套扎会增加创面范围[3];③凝与切结合,把握好合适的电流强度和电凝时间;④较大广基息肉切除术后建议留院观察,尤其是创面较大或电凝时间较长的广基息肉,应禁食、输液、密切观察病情并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⑤在息肉的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可以在电凝时起缓冲作用从而避免肠道深层组织的热灼伤。电凝时可以将息肉轻微拉向肠腔内,使粘膜下层轻度分离,尽量减少电凝时间和采用最低有效能量,都可能减少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⑥高度疑有癌变得息肉只取活检送病理,暂不做内镜下切除治疗,病理结果证实后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袁德强,史维,孙晓滨,等.7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回顾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2):283—284.

[2]陈李华,黄伟,虞朝辉,等.结肠息肉摘除术后电凝综合征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3.

[3]王青虹,吴咏冬.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三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