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数学复习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关于中考数学复习的思考

徐东方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二中学164000

摘要:中考是决定初中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考试,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中考十分重视。作为数学老师,我也带领学生经历过几次中考,深知考前的复习对于考生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的复习,如果能够在中考前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复习,对于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思考

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与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备战中考,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对于数学中考复习,笔者认为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所学知识是关键;营造和谐的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成功的保证。只有设计好合理的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中考数学复习才能够顺利完成,学生也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一、夯实基础是复习的根本

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中考数学复习的关键,只有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才能够取得最大的进步。中考数学复习以模块为主,教师可以将原本分散在各册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成四个模块,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使知识形成一个总的体系,方便学生有条理地归纳与总结、理解与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过好“三关”:1.“记忆关”,记住所有的公式、法则、定理等,方便应用时能随时调出;2.“基本方法关”,对于解题的步骤和格式做到规范准确;3.“基本技能关”,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将具体的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正确求解。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复习最重要的目标。

如在复习《数与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横向与一元一次方程联系,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同时纵向与二次函数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为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同时在解法中还可以看到它与因式分解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在复习一个知识的同时将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出知识的主线,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在把握内在联系的同时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网络体系,更好地将知识整合融合在一起。不过,构建知识体系只是复习的一个方面,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应用,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练习。练习不能是单一的,需要体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举一反三是复习的关键

中考数学复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罗列与反复的练习上,提高学生的能力才是复习的关键。考题千变万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学生要掌握解题的技巧,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复习时,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类型呈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将相同类型的题目合二为一,并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多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如在复习《相似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全等图形”综合在一起,因为全等就距离是相似的一种特殊形式。比如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池塘两岸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学生会想到用构建成全等来解决,也有的学生会用到相似来解决,还有的学生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就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对于相同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变条件、变结论等方式将知识融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三、复习任务的贯彻

教师说得再好,学生不配合,什么用也没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我不赞成。如果理解成普通孩子能达到10的高度,而他达到1的高度就算会的话,那还差不多。想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提高,需要老师们重视复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到实处。我的原则是:能自愿不强制,强制不行就自治。

自主学习是个很高的境界,这在学生中间是凤毛麟角,他们一般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用过多的督促。其实除了这部分学生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适用这一原则,就是有表现欲的学生。你只要能巧妙地创设一个让他“秀”的机会,他就会不遗余力,有时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这部分学生不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愿意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展示出来?强制是下策,但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什么道理都懂,而且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能持之以恒。没办法,只能督促。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出现,那就是你一个人,而他们是一群人,照顾不过来。我们可以找一些帮手,从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而且成绩好的学生帮忙。这样三方面受益,老师任务轻了,差生照顾到了,成绩好的有了检验的机会、有了表现的机会。但这种方法需要老师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

对于特殊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比如可以不完成作业,前提是力所能及的不能不做,考40分就算及格等。这需要私下达成协议,否则极易刺伤学生的自尊。自治是有限度的,在总的框架内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空间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减少他们对于学习的抵制,这是分层教学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秀岩中考数学命题规律探索与中考复习建议[J].出国与就业,2011年9期。

[2]王林中考数学的几点感悟[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