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的临床分析

吴颖

云南博亚医院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目的:讨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特征,为临床正确诊断、科学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触的4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1例卵巢功能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82例妇女的内分泌代谢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清黄体生成素、胰岛素、雄激素、催乳素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其中肥胖型患者更严重,且并发症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非常紊乱,其黄体生成素分泌比卵泡刺激素高,不断升高的黄体生成素可以导致卵泡膜细胞分泌过多的雄性激素,这些激素水平变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特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常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征、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同时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异常等代谢功能异常,为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容易导致不孕。本次研究就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的临床特点进行讨论,旨在分析其患者的血清内分泌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诊的4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检查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按照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推荐的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1】,年龄最大患者约为39岁左右,年龄最小约为22岁左右,平均年龄约为30.4±4.4岁,患者病程最长约为2.8年左右,病程最短约为2.2年左右,平均病程约为1.5年,其中肥胖患者24例,即BMI(体重指数)>25,非肥胖型患者17例,即BMI<25。观察组患者临床多以月经异常、多毛、不孕、肥胖及其他影像学辅助检查异常表现为主。对照组41例健康体检者中,年龄最大约为43岁左右,年龄最小约为20岁左右,平均年龄约为28.6±3.5岁。本次研究上述患者均排除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资料在统计学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82例研究对象在临床上均进行空腹静脉血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患者的催乳素(PRL)、胰岛素(INS)以及雄激素(T)以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脂及激素类指标分析:观察组患者其血清黄体生成素、胰岛素、雄激素及催乳素水平都明显比对照组高;总胆固醇量及甘油三酯的增长也比观察组更明显,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症情况:4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0例,占73.2%。肥胖型出现24例,非肥胖型出现17例。并发症多以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主,且肥胖型患者的病发率要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

3讨论

医学界尚未明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临床确诊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内分泌、代谢紊乱,长期无排卵,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患者外在体征也是判断的重要标志。其病理机制成因认为患者卵巢中没有定期排卵,只分泌雄激素和雌激素,无孕激素分泌。雌激素激发子宫内膜增生,孕激素让子宫内膜具有分泌功能,当孕激素无法分泌时,雌激素长期作用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发生癌变及增生过大。卵巢中雄激素合成主要受LH调节,LH与卵泡膜细胞上受体结合,激活雄激素合成酶合成雄激素。

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通常患者表现为腹型肥胖。本次研究观察组中肥胖型患者24例,占58.5%,脂肪严重堆积将激活脂解酶,进而加速脂肪分解代谢,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所以肥胖患者就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雄激素的程度加以放大。此外,本次研究中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要高于非肥胖患者,其脂代谢紊乱严重度也高于非肥胖患者。因此肥胖患者在临床中要格外注重控制饮食热量,尽可能将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内。

总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内分泌代谢失常,肥胖患者更为严重【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LH分泌比FSH高,不断升高的LH可以导致卵泡膜细胞分泌过多的雄性激素,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干预,降低疾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RotterdamESHRE/ASRM-SponsoredPCOSConsensusWorkshopGroup.Revised2003consensusondiagnosticcriteriaandlongtermhealthrisksrelatedtopolycysticovarysyndrome[J].FertilSteril,2004,81(1):19-25.

[2]王秀秀,李威,吴效科.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与卵泡发育异常[J].医学研究杂志,2009,1(1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