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

王琳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美国族裔文学指由非白种少数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以小说和诗歌为主的文学形式。美国族裔文学是文化之间交融的产物,是美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激励了社会个体朝着构建更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其中,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双重文化身份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院校与学术界围绕着族裔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心问题就是族裔文学到底应该在美国文学经典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一讨论,不仅对美国国内学术界和教育界重写美国文学史,重编美国文学选集,重建美国文学教学大纲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美国之外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在美国文学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带来相当深刻的启发。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粗略的说,美国华裔文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可谓走向繁荣阶段。

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华裔文学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实为移民文学,形式多为口头文学,如歌谣、故事等。但由于这一时期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太少,因此,第一本重要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应当是李延富于1887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今天的批评家大多认为,真正在美国华裔文学开创初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是一对中英混血儿姐妹艾迪丝•伊顿和温妮弗•莱德•伊顿的作品。姐姐以“水仙花”为笔名,妹妹以日本名OnotoWatanna为笔名。尤其是姐姐艾迪丝•伊顿常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先驱。她于1912年发表的短篇故事集《春香太太》也常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最早被置于美国亚裔文学这一大脉络中。美国华裔文学经过一百多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处女作《女勇士》一出版,便获得1976年美国非小说奖,作者本人于1997年荣获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颁发的“国家文人奖”。《女勇士》也走入美国大学的课堂,成为主修文学学生的必读作品之一。美国批评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美国华裔文学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80年代之后便迅猛发展,各种评论专著相继问世,如金伊莲的《亚裔文学:作品及其语境介绍》,黄秀玲的《阅读亚裔文学:从需要到奢侈》和她与斯蒂芬.苏米达合编的《美国亚裔文学导读》,张敬钰的《尽在不言中》,林雪莉和林英敏的《阅读亚裔文学》等。

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一些学者逐渐把华裔文学从亚裔文学的脉络中独立出来,进行个案研究。麦礼谦等主编的《埃伦诗集》、谭雅伦主编的《金山歌集》、艾瑞克.卓克和林洪业等主编的《呸:夏威夷华裔作品集》、赵健秀等主编的《大哎呀!美国华裔和日裔文学选集》、王灵智与赵毅衡主编的《美国华裔诗歌选集》和《华人他者1850-1925:戏剧选集》。这6本选集分别从不同文体、不同侧面收录华裔作家的作品,展示华裔文学的冒现与成长,突显华裔文学与中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之间的独特关系,揭示弱势族裔作家生存的艰难困境,反映广大华裔在美国正典中的抗争,从而唤起人们关注,承认华裔文学的存在和意义。

就中国大陆而言,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由于地理上、社会文化上的差异和书刊流通领域的滞后,起步相对较晚。最早评介美国华裔文学的文章是江晓明与1981年发表在《外国文学》第1期上的“新起的华裔美国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该文简要介绍华裔作家金斯顿的生平和她的两本开山之作《女勇士》和《金山勇士》。据调查,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从一开始便逐年递增,进入90年代以后呈几何倍增。从1981年到2003年,全国各种期刊、杂志、报纸刊登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大小文章179篇,而1981年到1992年12年间,全国主要期刊杂志总共刊登这一方面论文7篇,仅占1981年至2003年间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论文综述的3.91%,远不及2003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的零头。接下来虽然每年都有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发表,但是数量均在个位数。直到1997年,这种状况才被打破,全年总共发表此领域的论文12篇,占总数的6.7%,形成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小高潮。进入21世纪后,国内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突飞猛进,逐年递增,形成新的高潮。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由于美国华裔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备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大多意识到美国华人的双重身份和民族属性及“他者”地位;其作品表现了作为美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华人族裔的思想感受和生存境遇,同时也反映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人所经历的的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冲突,表现了他们对中美文化最终走向融合所给予的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胡勇.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单德兴.故事与新生:华美文学与文化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