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海岛旅游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阮斌

阮斌(北海市涠洲岛医院广西北海536004)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015-02

【摘要】目的了解海岛旅游区居民艾滋病知识与态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旅游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18名16岁以上岛上常住居民的艾滋病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共用注射器吸毒认知率最高,达91.97%;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认知正确率分别是79.86%,90.65%,73.06%,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知率较低,蚊虫叮咬、共用坐厕分别是13.83%和35.35%。近半数认为自己艾滋病知识不足,78.80%是从电视获得相关知识,接受海报或者岛上各种宣传获取知识的32.84%。艾滋病自愿检测知晓率及检测率分别为26.00%和3.7%;对艾滋病的恐惧是最主要的态度问题。结论在强化大众媒体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的同时,应加强针对不同人群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消除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共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海岛旅游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就是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1]。艾滋病相关歧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如自愿咨询检测、感染状况的暴露、关怀治疗等,甚至可引起感染者的报复心理,影响社会的稳定[2]。中国最美丽海岛的涠洲岛,国家级地质公园,上岛旅游观光游客以每年十几万递增,内陆传染病通过海运扩散到海岛的可能性增加,岛上原有的卫生资源和利用能力一下子难以适应需要[3]。而目前进行的健康教育活动项目中,多数报道涉及的研究项目为前后调查结果的对比,持续时间较短,缺乏广度、深度和创新,同时很难对行为改变做出度量,有必要在岛上进行基线调查。2010年11月以来,北海市防艾办工作人员多次上岛,通过文艺晚会、宣传海报、横额标语等开展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但效果不是很清楚,2012年春节期间,利用居民都在家过年的契机,开展了基线调查,对居民艾滋病知识、歧视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北海市涠洲岛区年龄1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涠洲岛两个居委会,九个村委会(斜阳岛由于远离涠洲岛,而且只有220人,不做抽取),每个居委会抽取100户家庭,抽中家庭中符合条件的全部家庭成员均为调查对象。

1.2.2调查方法涠洲岛医院成立工作组,进行培训后,采用“调查员问、被调查者答”的方式集中调查。

1.2.3调查内容采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附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共18个大问题。遵循尊重、知情自愿、保密原则,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原则,不强迫和诱导对方参与,调查过程不收集研究对象的名字和身份有关的信息,保护调查者的隐私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描述行分析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共调查3300人,有效问卷3118,有效率94.48%,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49±16)岁,其中16~34岁12.86%(410/3188),35~44岁14.39%(459/3188),45~54岁34.41%(1097/3188),55~64岁22.08%(704/3188),65岁及以上16.24%(518/3188);男性37.95%(1210/3188),女性62.04%(1978/3188);男女比例1:1.63;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2.89%(92/3188),小学13.26%(423/3188),初中34.82%(1110/3188),高中中专43.85%(1398/3188),大学专科及以上5.18%(186/3188);未婚12.92%(412/3188),已婚81.33%(2593/3188),丧偶和离婚5.74%(183/3188);职业:农家乐等服务业40.06%(1277/3188),离退休7.15%(228/3188),渔民或海上作业人员15.59%(497/3188),企业工作人员6.81%(217/3188),行政事业单位人员13.58%(433/3188),单位领导人1.91%(61/3188),学生2.38%(76/3188),待业或无业12.52%(399/3188)。

2.2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2.1艾滋病知识回答情况答对最多的问题是1.6共用注射器吸毒91.97%;其次是1.5输血会传染90.65%,答对最少的问题是1.4蚊虫叮咬13.83%,其次是共用坐厕35.35%,见表1。

表1艾滋病知识回答情况

2.2.2不同组别居民艾滋病知识问答情况对表1中的问题1.1共用坐厕,1.4蚊虫叮咬,1.5输血,1.7一起吃饭;问题3性交时使用安全套防艾滋病;问题4不吸毒,不共用针具能防艾滋病,在性别、文化、婚姻和年龄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高,文化程度高、未婚、年轻者正确率较高。问题1.2不戴安全套性交;问题1.3共用牙刷、剃刀;问题1.5共用注射器;问题1.8感染的母亲生育;问题2感染了艾滋病不能从外表看出;问题5到规范医院治疗手术能防艾滋病,在文化、婚姻和年轻者正确率高,见表2.

2.2.3自认为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有12.17%(388/3188)完全不够,38.24%(1217/3188)认为不够,49.28%(1563/3188)认为基本够,0.63%(20/3188)认为完全足够。

2.3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如果熟悉的人感染了艾滋病,36.17%(1153/3188)的人会疏远他,22.24%(709/3188)的人不知道,41.59%(1326/3188)的人不会。

2.4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知晓和检测情况26.00%(829/3188)的人知道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51.22%(1633/3188)的人愿意参加,3.70%(118/3188)的人做过HIV检测,男性检测率4.27%(136/3188)比女性检测率2.89%(92/3188)高(x2=4.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电视广播78.80%(2512/3188),报刊书籍47.24%(1506/3188),海报宣传张贴32.84%(1047/3188),网络19.54%(623/3188),朋友15.58%(433/3188),医生12.14%(387/3188),家人11.20%(357/3188),讲座6.46%(206/3188)。

2.6过去一年接受过的艾滋病宣传和服务海报31.74%(1012/3188),宣传单28.29%(902/3188),咨询讲座4.17%(133/3188),其他12.58%(401/3188)。

表2各类居民回答正确率(%)和组间P值比较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得知,北海市防艾办成立并上岛开展防艾宣传后,涠洲岛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比2005年卫生部一般居民调查结果[4]和唐跃军[5]的研究高,对共用注射器吸毒致艾滋病认知正确率最高,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也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知率较低,与湖北等地调查一致[6][7]。

未婚、年轻人、学历高的居民艾滋病知晓程度较高,与湖北省的调查一致[8],年轻人接触事物多,对新闻媒体和接受宣教的途径也多,而且多处于性活动活跃期,比老年人更加关注艾滋病防治知识。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知晓和检测情况结果,说明涠洲政府在医疗机构提供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都做得不够,大多数人不知道有这项服务,绝大多数没有检测过。

对艾滋病人的态度调查。显示居民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对艾滋病产生恐慌心理,形成不接纳和歧视行为。如何降低社会歧视,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其愿意接受咨询和检测治疗,是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9]。消除艾滋病相关歧视的重点是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普及[8]。

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的结果,说明涠洲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不多,难以普及,而且多为突击宣传运动及为数不多的集中健康教育活动,效果十分有限。作为相关基层防疫部门应积极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展宣教、救助以及建立有力的保障措施,从而提高居民拥有健康的正确的生活方式[10]。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加强健康教育进社区,对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的居民更应主动加强教育,消除恐艾心理[11]。将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对他们的性教育中把重点放在“生活技能教育”,教育年轻人谨慎选择朋友,不要发生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行为,艾滋病和性的关系等[12,13]。

参考文献

[1]王陇德.艾滋病[M].北京:2009:628-630.

[2]阎志华,吴尊友.耻辱和歧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负面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4):310-311.

[3]阮斌.海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83-287.

[4]卫生部新闻办.2004年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报告R.2005-01-31.

[5]唐跃军,孙秀成,张冬林,等.农村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266-268.

[6]郑建琼,丁建彬,邓永玲,等.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态度和信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31-833.

[7]谢多双,朱宗明,余元华,等.十堰市城郊乡镇骨干人群和农民艾滋病相关KAP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30-1731.

[8]邱丛,薛朝红,郭捷.宁德市部分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83-285.

[9]田应娟.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对艾滋病歧视的调查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173-174.

[10]阮斌.海岛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1,90(3):111.

[11]席胜军,何玉芳,周晓红,等.浙江省杭州市居民艾滋病歧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2):917-919.

[12]赵世文.学校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性病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01.

[13]杨佳,张开宁,唐松源.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