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与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与处理措施

吴世蓉杨汝艳

吴世蓉杨汝艳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2000)

【摘要】预防接种疫苗后,产生可预防相应疾病免疫力的同时,也可能使极个别个体产生对疫苗免疫的异常反应或免疫损伤。关于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其危险性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免疫接种的认识程度,有时造成的影响很大,甚至引起纠纷,妨碍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有效预防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就接种反应的诊断及一般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危险性诊断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17-02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由于不同生物的制品(剂)的质量及被接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在进行预防接种时往往发生异常反应[1]。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和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受种人群都在不断增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到了公众和社会更广泛的关注。预防接种便是保证和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和保护健康人群的方式之一。本文现就预防接种反应的诊断及一般处理措施,阐述如下。

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表现和诊断

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来区分反应的类型,目前一般分为一般反应、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

1.1一般反应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反应,是由疫苗的性质所决定,是指生物制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的一定程度的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过性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反应5-24h后发烧,少数出现皮疹,其特点症状轻微,没有后遗症。

1.2加重反应是指被接种者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或系使用不当(接种途径错误等)或某些批号疫苗质量原因(吸附量过多等)而造成反应加重[2]。其主要临床表现与一般反应相同,但其发生人数多、反应重,出现局部硬结或长期无菌性坏死,全身反应发烧加重等。

1.3异常反应与一般反应同时或先后发生,但与一般反应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皮疹和神经系统性疾病。其特点是同批疫苗、同时接种的人绝大多数并无这种反应的再现,只是在少数人或个别人中发生的一类并发症反应。与疫苗的种类有一定的联系,与接种者的体质也有密切关系。反应的程度比较严重,不及时治疗和抢救,可能有一定的危险,以致造成不良的后果。

1.4偶合症疫苗接种后,偶合其他疾病,严格地讲,可以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三种情况。偶合是指被接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一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刚好发病;诱发是指被接种者患有某种疾病,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进行接种后上述某种疾病症状明显,或影响生理过程;加重是指人原有慢性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经调查证实与疫苗有一定关系者。

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病症病例的发病时问和临床表现与疫苗接种后的固有反应不符合,并在临床诊断、化验和病理解剖能明显查出由原发病而引起的特征,能确诊为某一疾病;或根据潜伏期及疾病的发展规律,能推论在疫苗接种前就存在。偶合其他疾病实际上是一巧合,即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必将发生,因此与预防接种的关系不大。

2异常反应的一般处理措施

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批生物制品同时接种很多人,只是个别人在临床表现上有不同的反应,主要表现有晕厥(晕针)、过敏反应、皮疹、血管N水肿等四种情形,各种异常反应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措施:

2.1晕厥也称晕针,指在注射进行中或注射数分钟内突然发生,自觉头晕、眼花、心悸、胸闷、脸色苍白、手足冰冷,严重的失去知觉、呼吸减弱、瞳孔扩大等一系列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平卧,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成人lcc,10岁以下儿童0.3cc-0.5cc),并严密观察病人BP、T、P、R的变化,同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2过敏反应轻微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出现皮疹,瘙痒等等,可行抗过敏疗法;严重者则发生过敏性休克,此症状多在接种当时或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BP下降、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冰冷、大小便失禁[3]。一旦发生应立即平卧,立即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成人lcc,10岁以下儿童0.3cc~0.5cc),同时肌注地塞米松5mg,即行各种抗过敏抗休克急救。

2.3皮疹在注射数小时或1~2天内发生,多见于荨麻疹,3-4天自行消退,可使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治疗。

2.4血管N水肿是一种局部反应,一般在1-2天注射部位红肿、皮肤发亮,轻微者几天后消肿自愈,严重者给患者行抗过敏消炎治疗。

3结论

随着儿童免疫规划的扩大,疫苗使用量的增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此引发的纠纷和索赔案件相应增多。对此,我国曾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或规章[4]。就目前情况看,在解决此类纠纷的实践中存在着突出的量裁不一现象。应借鉴世界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尽早建立预防接种补偿机制和鉴定标准,如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济基金制度等,解决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的后顾之忧,减少迟报、漏报现象。加强对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的监测,以正确评估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及其安全性,从而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和疫苗冷链管理失调有关,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和疫苗冷链管理是保证健康人群的重要环节,一旦违规将给人群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疾病蔓延,威胁生命。因此,每一位防疫人员必须树立高度责任心,精通业务,一丝不苟的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武秀兰.徐爱强.宋立志,等.儿童免疫接种防病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8:216.

[2]樊永贞,夏?陶格苏,李义,等.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及处理原则[J].内蒙古预防医学,2000,25(2):91-93.

[3]张伟东,冯世栋.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及处理[J].医药导报,2000,19(5):496.

[4]刘式景,王璇,李晓燕,等.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