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患者内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脑血栓形成患者内科护理

祝凤娟1祝凤珍2

祝凤娟1祝凤珍2(1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2北京市慧慈医院1000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56-02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脑血栓其急性期死亡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左右。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宜,忌烟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积极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很重要。

【关键词】脑血栓内科护理

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又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供应脑部动脉系统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缺血变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表现,称为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偏瘫、失语等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患病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亦相应增高。其急性期死亡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左右。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下面将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内科护理报告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脑血栓形成的最首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常见疾病是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和血高脂症以及高龄。其次为各种动脉炎、动脉畸形、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1.2血管痉挛: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子痫和头外伤等病人。

1.3病因未明:发生可能与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或高凝状态等有关。

2临床表现

2.1一般特点

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例病前有TIA前驱症状。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多在发病后10小时或l~2天内达到高峰。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

2.2临床类型

依据症状和体征的演进过程可分为:①完全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②进展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③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发病后神经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于3周内恢复。临床常见的脑动脉血栓形成有以下几种:

2.2.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病灶侧单眼一过性黑矇或病灶侧Homer征;颈动脉搏动减弱,眼或颈部血管杂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体像障碍。

2.2.2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上最常见为深穿支闭塞,出现①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②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盲;③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皮层下失语。较常见者可有主干闭塞及皮层支闭塞。主干闭塞可有“三偏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失语症,皮层支闭塞时偏瘫的特点为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

2.2.3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常见主干闭塞,引起脑干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症状,常因病情危重死亡。不同血管闭塞可引起不同临床综合征如Weber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及Fovile综合征等。

2.2.4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或延髓背外侧(WALI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①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②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③同侧Hom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④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舌咽、迷走神经受损);⑤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受损)。

双侧脑桥基底部梗死出现闭锁综合征:病人意识清楚,四肢瘫痪,不能讲话和吞咽,仅能以瞬目示意。

2.2.5小脑梗死: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闭塞所致,常有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降低等,可有脑干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3护理评估

评估的重点:意识、有无头痛、生命体征、瞳孔、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深浅感觉障碍。有无焦虑、恐惧、自卑感等心理障碍。

4主要护理诊断

4.1自理缺陷: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4.2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构音障碍有关。

4.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肢体瘫痪有关。

4.4有误吸的危险:与吞咽障碍有关。

4.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感觉缺失有关。

5主要护理措施

5.1加强基础护理

每2小时翻身一次,瘫痪一侧受压时间应更短,以免形成褥疮。

5.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时,可予糊状流汁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流汁。有糖尿病患者予以低糖饮食。

5.3药物护理

用溶栓、抗凝药物时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应注意有无黑便等情况。

5.4康复护理

给病人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注意偏瘫病人的患肢体位摆放:上肢应肩外展,肘伸直、手掌打开;下肢则用沙袋抵住腿外侧以免髋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足背屈与小腿成直角。

系统地进行患肢运动和语言功能的训练和康复治疗。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恢复期时,教会病人及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病人平衡和协调能力。

5.5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因偏瘫、失语,常常使病人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因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性情急躁,甚至发脾气,常常会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进行交流,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6健康教育

6.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2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宜,忌烟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积极治疗。

6.3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缓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

6.4平时适度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剡庆伍,任江灵,郜济民.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程序应用及效果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10期.

[2]邓竹梅,陈松兴.精神科患者自理缺陷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