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关于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曹喜博

曹喜博(牡丹江师范学院)

摘要: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言,学校教育中直接面向社会分工需要的逐渐加强,大学作为人才的摇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就业问题成为我们社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速度和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矛盾,一时间,就业难问题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问题思考

1理性看待就业难问题

就业难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可是当我们深入到现实中却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一方面,是企业感叹人才难觅,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无门。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有更为深刻的问题需要分析。从客观方面看,就业难问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工的变化往往导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如果人才培养没有及时地满足这种需要,就会导致,原来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变成社会不需要的人才。无疑,这会造成一部分人因为已有的工作技能过时,而又缺少相应的工作技能,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

1.2从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上看,不能设想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全部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并且这种供求关系没有不足和剩余。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前社会上需要的人才还不能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全部的满足,更不能设想所有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有恰当的工作岗位。

1.3除了社会需要和学校培养之间的矛盾外,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更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3.1受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不能摆正就业心态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奇缺。因此,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员,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并且,在大学教育上,由于条件限制,只有少数人才能上大学,所以当时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精英教育的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一般性工作岗位也需要人们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这也促使大学教育面向更广泛的社会人群,成为一种大众教育的模式。但是,精英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并没有因为大众教育模式的到来而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当前的毕业生而言,往往是眼高手低,受那种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是不愿意从基层工作干起,更不愿从事不能很快实现经济效益基础性工作,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和毕业生不能摆正就业心态有直接的关系。

1.3.2缺乏创造性学习的精神,不能很快转变思路,以适应工作需要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不断的输送人才。但是,我们也知道,每个人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对于西方社会而言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想通过大学的学习,就掌握将来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

很多人,在学校里可能每门课的成绩很好,但是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缺少实践的经验,理论和实际往往脱节。在就业过程中,理念、思路甚至知识结构不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变化。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强创造性学习,加强自主性学习就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地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培养。在如此突出创新的时代,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实现,可能是其基本的前提。

在我们理性地分析了就业难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2积极应对就业难问题

就业难问题,将是我们国家长期面临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在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了一些重要的举措,对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更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就业问题,克服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大学生在就业难的社会形势下,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2.1调整心态,能上能下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工作岗位的时候,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态度。首先,要看自己身上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摆脱传统精英教育思维模式的德影响。不要先在头脑里有类似这样的想法:待遇低于几千不干,工作职业太基础不干。这样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缺少一种从小事做起的实干精神。

大学毕业生应该在清醒认识自己能力的基础上,从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做起,逐步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才能实现自己从基层工作岗位向上层工作岗位的发展;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要认识到基础性工作的价值,并把它作为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地;不要消极地在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而是要立足于基层岗位,积极向上,使自己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奋斗和总结中过程中成长。

当前对人才的界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门型的人才,一种专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的特点,技术性的人才一般是专门性的人才,而从事协调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可能更多是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有相关领域的知识外,还要有从下到上的工作经验,对于企事业的管理性工作岗位更是如此。因此,能上能下也是培养自己的一种方式。

2.2及时转变,迅速学习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这样,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在就业时已经过时了,因此,及时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

及时地转变思维,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并且,还要学会快速高效地学习。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不能幻想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要有一种一马当先以快制胜的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快速高效的学习也是当前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重要方法。

2.3继续学习,重塑自我很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未能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准备,可能毕业后就是面临着工作不理想,不愿从事,或者就是没有找到工作的问题。那么,继续学习,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也是一条很好的方法。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火了起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重新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然后是实现了成功就业。

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或者考取硕士研究生,或者是考取博士研究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不断的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将自己的未能实现就业的经验教训作为自我学习中的借鉴,不断加强对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通过完善自身素质能力的方式实现成功就业。

2.4两手准备,免于困境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只是认准一条路,就是要实现高就业。对不能就业的现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所以很多大学生在不能实现就业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这一点在名牌高校的学生中间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在就业前,就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没有自己理想的工作怎么办,是降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应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学习深造或者培养相应技能获得工作岗位。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在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时陷入不可摆脱的困境。

2.5自主创业,独领风骚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且通过自身的商务实践或者参与创业培训等活动,注意培养和主动营造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条件。但是,由于自主创业对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自主创业还要审慎理性,既要敢于创业,也要善于创业。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新时代的人年轻人,往往是自信大于能力。因此,清醒地看待自己,是自主创业的理性前提。

3对未来就业状况的乐观展望

如果大学生们能够清醒认识到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能够认识到自身心态、素质能力上存在的问题,理性地看待就业难的问题,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相信未来的就业难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3.1很多基层工作岗位,将成为大学生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人才基地大学生们如果能够积极调整心态,理性看待自身能力,具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那么,当前很多企业和单位的基层工作将不再面临人才难求的问题,并且这些工作岗位也会为毕业生的成长提供基础。对在基层岗位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将来必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3.2未来的高精尖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通过对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使毕业生们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继续进行深造学习,不断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最终英雄终有用武之地,必将走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3.3就业难问题将为促成就业起到良好的作用,大学生开始反思对人才概念理解,开始在学习中更多的关注自我培养意识、自主性和创新性。

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将会长期存在。但是,如果毕业生们能够积极应对,则会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视。就业难问题甚至会间接的激发作为就业主体的毕业生,积极面对时代的新变化,加强自我培养,突出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的重视。

3.4自主创业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很多高校都已经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扶植和引导。有的大学已经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专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并且,在大学期间,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基地和平台。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自主创业的培养的完善,未来的就业过程中,自主创业将成为就业方式中的新亮点。

总之,就业难问题不仅是国家和学校积极面对筹划解决的社会问题,更是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需要直面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高校教育中对毕业生工作重视力度的加大,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将呈现一个良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