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影响线损的因素及降低线损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有关影响线损的因素及降低线损技术探讨

邹立威冯劲邦

关键词:技术降损运行性建设性

0引言

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是衡量供电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的重要依据,其反映了一种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于目前我国供电所用电负荷分散形成线路设备布局相对分散,加上部分线路设备运行环境恶劣等客观原因与供电所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制约,使得供电所的线路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1影响线损的因素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1.1影响线损的因素电流:负荷电流增大则线损增加,负荷电流减少则线损降低。但是任何一条运行中的配电线路,都有一个经济负荷电流范围,当实际负荷电流保持在这一范围运行时就可以使线损接近或达到极小值。

电压:供电电压提高,线损率的可变损失减少,但不变损失铁损却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加,总的线损随着电压的升高是降低还是增加,视线损率的不变损失铁损在总线损率中所占的比重而定。当不变损失在总线损中所占比重小于50%时,供电电压提高,线损率可变损耗减少较多,总线损降低;这时提高电压运行对降低线损有利;当不变损失在总损中所占比重大于50%时,供电电压提高,不变损失的增大超过了可变损失的减少,从而使总线损增加,提高供电电压则线损增加。

负荷曲线形态系数:负荷曲线形态系数越大,负荷曲线起伏变化越大,高峰和低谷相差越大,线损就越大;反之,负荷曲线形态系数越小,线损就越小,当系数接近1时,负荷曲线趋于平衡,线损最小。

1.2与线损相关的技术问题

1.2.1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在电网中,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增加线损。这是因为三相负荷不平稳时,各相的负荷电流不相等,这就在相间产生不平衡电流,这些不平衡电流除了在相线上引起损耗外,还将在中性线上引起损耗,这就增加了总的线损。

在配电变压器的运行中,三相不平稳的现象尤为突出,在其他的电力设施运行中,这种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如果有条件的话,电力技术人员可以尝试运用钳形电流表测量变压器相线,这是我们就会发现中性电流比较大,甚至比某一相线电流大,有的接近最大相电流,有的地区在电力紧张时和对农用配变实行两相负荷供电时,就会造成中性线电流增大,所以在运行中经常调整变压器各相电流,使之保持平衡,降低线损;同时三相负荷不平衡容易损坏用电设备,因为零序电流在变压器铁芯中产生零序磁通,在线圈中感应出零序电势,在零序电流作用下,电流大的相,电压降低越大,电流小的相,电压会偏高,对设备不利。规程控明确规定中性线电流不得超出额定电流的25%,运行中一定要遵守这一规定。

避免三相负荷不平衡,除合理调整负荷外,还要注意避免发生中性线断线事故,为此,电源与导线,电气设备的联接一定要可靠,以减少接触电阻,要合理选用熔丝,不用导线代替熔丝使用。

1.2.2电网不同运行方式对线损的影响。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的区域闭环运行电网,应进行各种运行方式功率分布计算,在同一种运行方式下,还要进电网的功率分分布计算,掌握各支线负荷点的工作电流情况,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一种线损较合理的运行方式。

2降低线损的运行性措施

2.1根据《网公司线损四分管理达标评价标准》与地级、县级供电局的线损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实际梳理本所线损的组成情况,根据技术线损及管理线损的比重制定《供电所线路管理办法》、《供电所3-5年的降损计划及措施》。

2.2加强基本数据的统计整理工作。对于各类线路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数据,要及时进行收集、整理、更新工作,使得数据不仅要准确完整,还要及时有效。

2.3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的区域闭环运行电网,应进行各种运行方式功率分布计算,在同一种运行方式下,还要进电网的功率分分布计算,掌握各支线负荷点的工作电流情况,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一种线损较合理的运行方式。在一条电阻为R的输电线上,输送相同有功功Δ率P,有功功率损耗值△PL=P2R/(v2cos2φ)所以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减少输电网络中输送的无功功率,首先应提高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其次是增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2.4利用理论线损指导降损工作。通过这种方法,我们需要达到以下的几个目的:一是掌握本所所辖电网中的电能损失规律;二是查找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的组成比例,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和策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三是检测电力网络的漏洞,确定工作今后电网改造的重点;四是找出电力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制定最佳运行方案,使得降损措施具有针对性;五是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制订出大致的工作方向。

2.5要科学合理的建立线损分析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理论线损率与统计线损率的对比;二是理论线损率与经济线损率对比;三是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的对比;四是实际线损率与指标线损率的对比;五是月、季、年度线损率对比。

2.6按“多布点,短距离”的原则布置配电变压器。重视电源点的位置,根据农村地区的负荷分布特点,农村地区宜采用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方式进行配置,适当选取负荷中心,尽量以经济供电半径(0.4kV供电线路控制在500米内)来配置电源点。

2.7加大高耗设备的更换力度,减少变压器损耗。把S7以下的配电变压器更换为更节能的S11或S13型的变压器。

2.8正确选择补偿方式,合理选择补偿位置,优化节能效果。无功补偿的原则是“分级补偿,就地平衡”。补偿方式通常应采用集中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对于30kVA以上的10kV变压器应随器就地补偿;对于7.5kW以上的电动机,年运行在1000小时以上的重点进行就地随机补偿;低压100kVA以上的动力用户必须安装电容补偿装置;10kV线路实行集中或分散补偿。采用随器补偿的容量不应选择过大,以平均所需无功容量的1/3~2/3为宜。线路集中补偿的最佳位置是从线路首端起的线路总长的2/3处,补偿容量取全补偿的2/3,这样的补偿节电效率最高可达88%以上。

2.9更换新型电表。要淘汰旧式电能表,转而采用误差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的新型电能表。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程抄表。

3降低线损的建设性措施

要实现降损的目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供电所线损管理体系,可以对电网中涉及的各所各站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还要明确划分管理人员职责,将职责落实到位,确保线损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建立定期抄表制度,实行动态抄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地按线路同步查抄计量总表和分表。

3.3严防窃电行为,加强用电监督。作为供电所的工作人员,要遵守用电制度,并以制度为依据,加强宣传,倡导广大用户文明用电,依法用电。保护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用电量要详细检测,详细记录,严防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要严厉制裁。

3.4加强需求侧管理,正确指导客户用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经济运行。重视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对于季节性或临时性的配电变压器,在投运前应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容量接入相应数量的负荷,以此保证变压器的负载率最合理,效率最高,能耗最小。

3.5搞好线损统计,坚持做到年部署、季总结、月分析考核,及时发现解决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负责线损管理工作的管理员或所长每月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分析指标完成情况,针对线损较高的线路,从线路质量、表计接线、是否窃电、无功补偿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责成有关人员进行落实,下月线损分析会必须汇报问题查找、处理结果,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3.6合理安排检修,及时清除线路障碍,尽量缩短检修时间,提高检修质量。另外,在春、秋两季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对线路绝缘子进行擦拭维护,减少线路放电。

3.7加强抄核收管理,堵塞抄核收漏洞,制定“抄表管理制度”。要求抄表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日期完成抄收工作,抄表时间及抄表人公开公布,主管人员不定期组织抽查,杜绝漏抄、估抄,确保抄表及时准确,核算细致无误。

3.8运用科学理论,强化运行管理。严格控制10kV线路与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尽量使其在经济运行的范围内运行。在供电所的线损管理中,尤其是变压器的运行管理方面,要坚持用定量计算来确定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经济负载系数和经济运行区间,从而改变75%或50%的负荷率为变压器最高效率的传统观点。

4结语

电能是一种重要的二次能源。线损是指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在各种电气设备上的损耗,和其它由于管理问题引起的电能损失。线损是供电企业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降低网损的技术性措施关健在如何正确地得到实施。有些措施借助一些先进的科学手段,往往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110kV变电站在采用微机调度以后,在提高功率因数、调整负荷曲线、适当改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等用以降低线损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我们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以降低线损为关键,强管理、重实效,加强“四分管理”,从而使得最大程度的降低线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