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徐秋华

徐秋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110013)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44-02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增粗胆囊管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无胆汁漏、腹腔积液、腹腔脓肿、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1周痊愈出院。结论术中合理处理增粗胆囊管可有效避免胆管损伤,胆汁瘘及胆总管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胆囊管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1]。近年来,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一般使用1杖式2杖平行中号(8mm)钛夹夹闭胆囊管残端,这对大多数病例是足够的,但在胆囊管增粗(直径>0.4mm)的情况下[2],胆囊管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我院从2004年至2008年共收治胆囊管增粗病人17例,16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加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9~70岁,平均51.4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4例。术前检查均未见胆总管结石。术中发现胆囊管直径0.4~0.6mm10例,直径0.6~0.8mm5例,直径>0.8mm2例;单纯胆囊体内结石3例,胆囊体内结石合并胆囊管内结石3例,胆囊体内结石合并胆囊颈部结石嵌顿6例,胆囊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胆囊内息肉4例。

1.2方法:该组病例完善术前准备后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根据检查情况结合胆囊管直径分别采用阶梯施夹法、圈套器法:对于直径0.6mm以上的,有明显炎症水肿的行圈套器法9例,直径0.6mm以下的,无明显炎症水肿的采用阶梯施夹法8例。术中未发现胆汁渗漏,其中8例因腹腔渗出、胆囊管壁水肿严重于肝下置胶管引流;1例因发现胆囊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而加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

2结果

17例均无胆汁漏、腹腔积液、腹腔脓肿、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1周痊愈出院。

3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因患者缺乏胆石症和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护士应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通过交流介绍、疾病的发展、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的基本过程。

(2)心肺功能的训练:手术需用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且术中需要多次变换体位,导致循环负荷增加和术中、术后高碳酸血症,因此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检查心肺功能能,并指导进行心肺功能训练,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以促进术后康复。

(3)肠道准备:采用口服复方磷酸盐行全肠道灌肠或肥皂水灌肠。

(4)腹腔镜手术中第一个戳孔是脐孔下,用肥皂水擦洗脐窝,注意勿使用皮肤破损。

4术后护理

(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3],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术后第一天床上活动,第二天下床走动,促进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减轻腹胀,预防肠粘连、肠梗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管道护理,术后患者有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T型管。要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性状,每天更换一次引流袋。

(3)营养护理:术后24h开始尝试饮水,48~72h开始鼓励半流质固体饮食。

(4)并发症的护理:

①术后出血:术后24~48h易发生出血,术后应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压痛、反跳痛,有无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腹部切口辅料有无渗血,腹腔引流液量及性状等。

②胆漏发生: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胆汁漏,便于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即使发生胆漏,引流对治疗也有很大帮助,部分胆漏病人通过充分引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治愈,必要时可结合ERCP+ENBD也能治愈。加强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若病人术后发现发热、腹胀、腹痛货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国礼.腹腔镜外科的微创意义[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6~7.

[2]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3]李立,王晓东,舒晔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