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张英华

张英华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5%;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5±3.8)h、(2.8±1.2)h;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4.7)h、(4.3±1.5)h;P<0.05。两组不良反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利巴韦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95-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呼吸道疾病,该病发病急,并有一定的传染性[1],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多采取抗病毒药物对病毒复制进行阻止,从而达到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利巴韦林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为试验对象,患者存在咳嗽、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经临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药物过敏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37.8±3.7)岁;病程2~72h,平均(33.6±4.5)h;体温37.4℃~39.8℃,平均(38.2±0.6)℃;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7~69岁,平均(37.6±3.4)岁;病程3~72h,平均(33.2±4.3)h;体温37.5℃~39.7℃,平均(38.1±0.7)℃;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抗炎治疗、补液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利巴韦林治疗,将利巴韦林0.5g溶解于5%,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3d,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72h内,患者的咳嗽、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各项检查均达到正常范围。显效:治疗72h内,患者的咳嗽、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有效:治疗72h内,患者的咳嗽、流涕等症状有所改善,体温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正常范围,各项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治疗72h以上,患者的咳嗽、流涕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愈18例,占47.37%;显效10例,占26.32%;有效8例,占21.05%;无效2例,占5.26%;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8例,占21.05%;显效10例,占26.32%;有效12例,占31.58%;无效8例,占21.05%;总有效率78.9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5±3.8)h、(2.8±1.2)h;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4.7)h、(4.3±1.5)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组治疗中有1例呕吐,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治疗中有1例患者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多在春、冬两季发病,该病发病急,患者出现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临床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支气管炎、中耳炎等并发症[2],严重患者甚至导致心肌炎。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抗流感病毒药物为主,但在长期应用的情况下,导致药物出现耐药性较多,效果逐渐降低;同时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现象,安全性不高。因此,在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时,不但应考虑治疗效果,同时应减少不良反应。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该药物能够对病毒RNA多聚酶进行抑制,对病毒复制进行阻止[3],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但临床实验表明,利巴韦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多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为严重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临床使用需加大药量时,应考虑疗效和安全性的利与弊,必要时采取联合用药降低毒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了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效果,但在使用中应注意适应症,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傅颖君,熊玉卿,姜敏.利巴韦林注射液2种机型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2(1):115-116.

[2]李咏梅.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2.

[3]代红英.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28):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