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是为了“不用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陪”是为了“不用陪”

彭瑞芬

(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510000)

孩子们从幼儿园跨越到小学,用他们的小脚向前迈开了大大的一步,可能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迈开这一步的。这一步使他们的人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小学的作息时间固定,学习内容丰富,活动安排紧凑,多种的教学形式与幼儿园有着明显的不同,如何让孩子们能够从这一步的基础上顺利走好,关键是让孩子尽快能够适应。要想缩短孩子的适应期,家长的陪同攸关重要。

孩子上一年级了。我觉得,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有的专家说陪孩子读书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太不负责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幼儿园的任务是玩,上学的任务是学习。怎么学?怎么写作业?孩子并不知道,需要父母的从旁指导。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不用陪伴,能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使孩子独立,获得自信。

一、“陪”是为了督促指导

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放手不管意味着父母不负责任。上学的孩子不容易,父母必须为孩子付出心血。不然,对孩子来说会很委屈的。试想,一个成年人新换一份工作时,内心都有惶恐不安的感觉,更何况一个6岁的孩子。他很无助,他哪里知道怎么办呢?当父母的怎么能甩手不管呢?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父母!下面一起分享一下我班的家长是如何陪自己的小孩读书的经验吧。

我班的小溢同学,聪明伶俐,能自觉做好每一件事情。但是小溢的妈妈跟我们说:“我儿子儿刚开始,我也陪读。因为刚进入小学,孩子什么都不懂,陪了一段时间后,习惯养成了,我就渐渐地远距离操作了。比如我在烧饭时,儿子在书房做功课,我不会一直盯着他,而是隔一会儿去看一下,儿子根本没有发现,到现在我逐渐脱手了。不过作为家长有必要协助老师,教孩子掌握学习窍门,所以放手了也不能不闻不问,每天的作业还是要把关检查,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尽量以鼓励为主,适当给予批评,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小溢这样有高度自觉性的孩子,家长依然要从旁指点,适时鼓励批评。乘现在刚刚启蒙时就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班的小琦同学虽然是个女同学,却非常调皮捣蛋。小琦妈妈与我分享了她的“陪读”经验。她说:“小琦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全家大人也跟着一块儿读书。每天她一回到家,我就打开课本,看她今天学了些什么,问她哪些还不懂,然后在一旁辅导她写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一门一门过关。我们还常常打电话和各任课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为了帮助小琦能取得好成绩,天天如此。可其实我心里想,这样下去也不行,会养成孩子依赖的坏毛病,所以现在开始,我们渐渐陪得少了。有时候,我们让小琦自己做小老师,自己批改作业,她也很乐意。”对于小琦这种缺少自觉性的孩子,家长要多督促,必要时可以充当孩子的“伙伴”角色,为孩子提供参考意见,与孩子一起思考问题,在共同的行为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错误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指点,比正面说教要好。

小金同学的父母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每天忙于管理企业,把孩子托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上了年纪,拼音、英语更本不懂,因此上学近两个月了可小金同学还是不适应小学生生活,学习就更不用说了。老师特地打电话与小金同学的父母沟通,小金同学父母感触很深。在以后女儿学习期间,父母俩哪怕再忙,也要抽出一人回家陪女儿做功课,教女儿理书包,和女儿一起读书看报……在父母的陪伴下,金同学的学习习惯慢慢养成了,成绩一点一点上来了,在学校人也活泼起来。

杨同学父母离异,他一直有母亲照顾。妈妈除了上班就一直围着儿子转,每天化精力大,而收效甚微。杨妈妈后来得到启发。她用电脑打印了许多自己设计的“电视票”。如果儿子表现好就奖励一张电视票,时间为半小时。奖励到的电视票还可以变着法子用:十张电视票可以换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50元以内的玩具;二十张可以外出游玩一次。这一招果真有效。为了多结电视票,每天杨同学一回家就做作业,而且相当认真,杨妈妈也渐渐从陪读中解脱出来。有一天,杨同学终于积满了二十张电视票,要求妈妈带他到秀全公园玩,妈妈一口答应了。从此杨同学更加努力了。

由于孩子年龄小、玩心重,家长要从旁对其进行督促。孩子做作业之前,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适当的质量要求、时间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今天的“陪”就是为了启蒙和养成,多点督促指导,就是为了明天的不用“陪”。

我班的小成同学,父母是摆果摊的,每天放学后他就跟在父母亲身旁或玩或帮忙。父母对他的学习也不重视,做作业也罢不做作业也行,学习成绩跟不上,经常在校打架生事。没有父母的从旁规范,小成同学没能及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他没有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觉得不管一天的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能放松对一年级孩子的“陪读”工作。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将来后悔莫及。

二、“陪“是为了习惯养成

美国社会行为研究专家库柏教授(1)认为:“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真正目的,并非是使学生很快地提高成绩,而是促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破家庭不是学习场所的观念。”所以有人这样定义习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那么什么时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呢?美国一个教育学家(2)说:“假如父母无法让一个5岁的孩子拾起他的玩具,那么就不可能在孩子最具逆反心理的青春期进行任何有效的管理。”由此可见,幼儿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一个多么重要的阶段。而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能离开父母的“陪伴”。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有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所以我们强调:小学一、二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关键之关键。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起码将有两年的业余时间不属于你,也正是这两年,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聆听一点心声

有着20年教育经验的儿童教育学家肖湖老师(3)认为:“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陪’是很有必要的。这个‘陪’不仅仅是陪着写作业,还包括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写字,一起感受因学习带来的喜悦,例如随时指导孩子的写字姿势,教孩子如何削铅笔,如何收拾书包,如何准备学习用品等。”肖湖认为,家长应该享受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感受到了亲子之情,这是非常有益的。

小学三年级任教的陈老师感触尤深:“我们当然希望家长能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用点功,所以给家长布置‘功课’,强制性地让家长把时间投入到孩子身上,也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完善孩子人格发育,培养自制意识、亲情意识。”当然,这一切都要父母的参与。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学生最需要父母作为自己的支撑力量。有的父母是不懂得孩子的内心需要,以为给孩子送到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对孩子来说,6岁刚入学家长的陪伴指导最重要,这个时候“不陪”将来您就没机会“陪”了。长大了谁还需要家长陪伴?

作者简介:彭瑞芬(1979年9月—),女,汉族,广东省人,学历为本科,职称为小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为花都区新华街第一小学,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