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体会

/ 1

社区医院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体会

李成韩笑

李成韩笑

(1江苏常州市三井街道卫生院内科213000;2江苏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13000)

【中图分类号】R4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24-01

目前在我国医疗行业中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仍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自20世纪60年代末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诞生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在高血压的诊断、预测靶器官损害以及评价降压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血压监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以袖带麦克风感知柯氏音法或振荡法,按设定间期24小时记录血压。一般设白昼时间为上午6点到晚上10点;每15或20分钟测血压一次;晚间为10点到第二天上午6点,每30分钟记录一次。我院自2010年开始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经过近3年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好评价,现特将其使用中出现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动态血压监测具有以下优点:

(1)24小时动态血压可获得较多的血压信息(80—2000个),无测量者偏差,无“白大衣”效应,重复性高,准确性好,有助于对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并且能更准确可靠地确诊高血压和判断药物疗效。

(2)大量的研究提示安慰剂可明显降低血压,现发现安慰剂只降低诊所血压,而不降低动脉内测得的动态血压及无创性测量的动态血压,故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疗效可以省去安慰剂对照。

(3)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使患者生活在完全熟悉的环境中,避免了因环境紧张造成的血压升高。

(4)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动脉内直接测压数据有很好的相关性。

(5)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避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度,而诊所血压可致过度诊断及治疗。给动态血压正常者降压药物治疗是不妥的,而治疗过度导致血压过低会加重心、脑、肾靶器官缺血损害,引起不良后果。

(6)24小时动态血压对疗效的判断更全面、详细、可靠。动态血压监测反映的血压水平,昼夜节律状况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同等水平诊所血压和同等程度靶器官损害者中,较高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目前学者认为,评估血压升高的程度与波动状况要比单纯诊断高血压更为重要。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正确评价治疗过程中休息和活动状态下昼夜节律及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然后根据血压高峰、低谷的发生时间,选择作用时间不同的降压药物,做到个体化用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动态血压监测现存在以下缺点:

(1)间断性测压未获得全部24小时的血压波动资料,无法取得短时间内血压波动的信息。

(2)剧烈活动或运动会导致较大的血压误差,影响血压判断。

(3)监测过程中的仪器噪音及袖带充气过程对病人睡眠仍有影响,从而影响到血压水平。

(4)约10%—15%的数据因可信度较差,在分析时被舍去。

(5)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参数分析尚未建立合理、科学的解释标准,正常值尚无统一标准,世界各地正进行较大样本的人群调查,短时间内还只能从临床正常者中获得参数值。动态血压监测的降压疗效标准和提供预后的参数指标均有待建立。

(6)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价格昂贵,检查费时,暂时不能在临床应用中普遍开展。

虽然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尚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测量血压方法,但是动态血压监测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诊断新技术,使人们对血压情况有了新的认识,对已有的高血压概念、诊断、治疗决策和疗效判断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预见动态血压监测在未来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