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对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

黄文举

黄文举

浙江省遂昌县村镇建设管理处[浙江省遂昌县323300]

摘要: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小镇规划和建设相比于大型城镇规划来说显得更加粗暴而简单。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规划者应该注意克服诸多困难,结合小镇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发展的时代大环境,尽最大努力的识别出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使小镇发展的未来得到准确定位。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

引言

小城镇建设规划涉及的内容繁多,其中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定位是否准确将影响到小城镇是否繁荣,小城镇建设中教育、医疗、文化、养老设施的完善与否,卫生、环保设施及政策建设是否到位,也将决定小城镇是否宜居。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更要保护名胜古迹、传统文化、民间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1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现实困境

1.1资金、土地、人才等仍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由于融资平台不健全、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而造成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对因征迁补偿标准无法满足群众心理价位等原因而造成的土地征迁困难等问题,思路没有完全打开,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

1.2综合管理能力较弱。部分试点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不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新区建设轻旧城改造、重项目建设轻民生工程、重规划建设轻实施管理等现象,良性的镇域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1.3规划建设水平不高。试点镇控规覆盖面不够大,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小城镇品味和地域特色不明显。而且,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城镇规划、工程管理、园林绿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加上规划建设机构不健全,制约了试点镇发展。

1.4示范带动效应不显著。有的试点镇示范区规模小、示范点零星分散,真正有整体效应的示范区不多,有特色、高水平的宜居宜业城市综合体等示范精品也不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有限,有新房没新区、有新房没新村的问题依然存在。

1.5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滞后。市政道路建设推进不够快,绿化水平还比较低,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偏慢,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管理要点

2.1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积极争取国家、省对示范镇的资金、土地、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加大财政支持。通过贷款贴息、扶优扶强和以奖代补等方式,用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参与小城镇经济发展、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且资信优良的投资者,要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加快审批,优先、优惠、及时提供贷款支持。四是加强户籍政策支持。五是大力引进人才。鼓励市、县(区)直部门的干部到重点镇挂职;县(区)招录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对重点镇倾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干部职工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2.2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

一是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示范镇、重点镇实行扩权强镇改革。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管理政策。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对一些经济发展重镇,要强化其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改革的结果,应既能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小城镇建设,又能够将小城镇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权紧紧掌握在政府手中。充分尊重乡镇的自主权,减少垂直领导权力给乡镇的经济负担及制止乱收费,增强乡镇政府的调控实力。三是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相应的城镇管理法规,并以明确的法规形式赋予乡、镇政府对小城镇的综合管理职能,以实现对城镇管理的权利与义务、事权与财权的高度。

2.3优化小城镇功能布局

总的来看,优化小城镇功能布局就是要搞好微观空间的治理。一要遵循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要一味追求“摊大饼”式扩张。二要落实规划。各试点镇都编制了总体规划,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一张蓝图干到底。三要优化用地结构。精打细算,挖掘土地潜力,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用途,确定各项建设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增强区域公共设施的共享程度。

2.4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自然风貌,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发展布局,突出“一镇一品”、“一镇一业”,引导试点镇发展特色经济,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要加快发展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吸纳就业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增强小城镇产业和人口的承接能力,让农民实现从“候鸟式”迁徙转向“家门口”就业。

2.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承载力

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承载能力。集中财力建设好道路、垃圾处理站、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限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吸引个人资本、社会资本、国外资本投资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增强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

2.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辐射乡村的独特功能,既成为大城市的配套补充,又发挥对农村的带动效应。要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城镇规划与周边乡村规划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衔接协调;推动公共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2.7做好小城镇生态文章

要精心呵护山水,创造宜居宜业环境。一要珍惜自然山体水系。充分发挥利用山川河流等既有自然特色,让城镇融入大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呵护山水自然肌理,提高城镇亲切感。二要统筹考虑环境容量。在市县环境容量的总盘子内,尽量给予试点镇倾斜支持。三要发展绿色生产力。狠抓节能减排,开展污染集中整治和深度治理,发展绿色交通,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机制。

2.8传承小城镇历史文化

文化是小城镇的生命和灵魂,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内核、实力和形象;小城镇则是地域独特文化的凝结和深厚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今后,一要注重搞好小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的保护,制订完善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保留小城镇的历史记忆,延续小城镇的文脉。二要顺应时代发展变迁,进一步丰富提升小城镇的文化内涵。三要把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四要注重利用民俗民间文化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形成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结语

在深化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过程中,既要从实际出发,方向明、步子稳、措施实,又不能超越现实发展条件。此外,还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服务职能,制定并坚持好正确方略,把握好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阶段目标。

参考文献

[1]侯学庆.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对策[J].经济师,2007(2).

[2]黄梅,李小兵,谭艺平.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J].经济地理,2005(4).

[3]程遂营.城乡统筹与我国旅游:现实需求与必然趋势[J].旅游学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