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0
/ 2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包倩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00例ICU患者,将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个性化保护性约束。观察两组采用的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SAS评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启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应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ICU护理;个性化护理;应用价值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随之提高。ICU护理管理主要指的是对经历过大手术和抢救的患者的护理管理。ICU拥有完善的设备,其环境比较特殊,气氛严肃全程施行无陪护制,因此患者在监护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1]。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将在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性化保护约束,探究其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转,并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00例ICU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大致在15-78岁,平均(36.56±13.45)岁;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大致在13-75岁,平均(37.38±13.22)岁。两组患者无论是在性别还是在年龄上均无较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进行ICU常规护理管理,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以及病情变化,针对患者的不良情况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心理护理、保护性约束、观察护理。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各种医疗设备进行消毒,为保持病房无菌状态。根据患者的喜好以及需求,进行病房布置,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家的归属感。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内温度,温度保持25℃-26℃,尽量保持室内安静,让患者在一个安静的、舒适的环境下养病。健康教育护理:患者进入ICU护理后,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详细介绍一下病房环境以及院内的规章制度,教会患者使用个性化保护性工具,防止患者在护理工程容易跌伤、撞伤、意外拔管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让家属协助监管,提高护患之间的合作。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谈心、聊天,增进护患之间的友谊,让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便于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抑郁的心理活动,积极予以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康复治疗。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保护工具。患者尽量不要讲戒指、项链等首饰放进保护工具中,避免患者皮肤磨伤。按时予以患者体位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观察护理:观察个性化保护工具对患者的保护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SAS评分、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评分对比

实验组的SAS评分为(50.34±2.34)分、参照组的SAS评分为(60.02±4.35)分,实验组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t值为12.3944,P值为0.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中有38例非常满意(76%),10例比较满意(20%),2例不满意(4%),其满意度为96%;参照组中有26例非常满意(52%),18例比较满意(36%),6例不满意(12%),其满意度为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提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无菌的、温馨的、舒适的、安静的病房环境[2]。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病体征信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解决措施[3]。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举办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增加患者的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日常护理技巧等,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护理人员平时通过与患者积极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发现不良心理反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开导患者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情配合治疗[4]。此外,还可通过对患者讲解个性化保护工具的重要性以及个性化保护工具的操作方法,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5]。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实时观察个性化保护工具对患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进行结果评分。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加入了个性化保护性约束,其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个性化保护性约束在护理管理中意义重大,充分实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精神,满足人们的护理质量的需求。

综上所述,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应用,对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伟玲,区晓芬,利素文,等.人性化护理在ICU护理中的运用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255-256.

[2]沙萍英.ICU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9):1761-1763.

[3]付艳飞.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245-246.

[4]袁良旭.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6,3(4):179-180.

[5]邵巧玉,周莉,沈方.人性化护理在ICU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