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研究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研究方法分析

罗诚高鹏

罗诚高鹏

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研究方法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临床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传统和现代的不同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对中药方剂的研究已经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现代模式。且通过现代模式可以更好地定量分析药物配伍的组方。结论:采用新型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研究方法由传统的饮片层次提升至组分层次的现代模式,还可以使得药物的疗效,作用等更加明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研究;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66-02

【Abstract】objective:Inthispaper,theresearchmethodofformulacompatibilityofChineseanditscompositionhascarriedonthepreliminaryexplorationresearchandclinicalvalue,thusprovidingreliabledataforclinicalmethods:TraditionalandmodernresearchondifferentstatisticalanalysisTheresultsofAftertheresearchcanbefoundthatthestud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haschangefromtraditionalmodeltomodernmode.AndthroughmodernmodelcanbetterquantitativeanalysisofthecompatibilityofprescriptiondrugsconclusionAdoptingnewresearchmethodcannotonlypromotethecompatibil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anditscompositionformularesearchmethodsfromthetraditionalyinpianleveluptothecomponentlevelofmodernpattern,alsocanmakethecurativeeffectofdrugs,andmoreclear,hasthevitalsignificanceintheclinical.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anditscompositionCompatibilityofformularesearchMethodstoanalyze

中药方剂的组合是根据医师辩证后所制定出的,并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排列,根据药物的单行,相使,相畏,相须,相杀,相恶,相反等将不同的药物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使得处方具有干预的功能[1]。也由于此原因使得中药可以持续的创新。因此,我院将传统和现代的不同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两种模式下的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传统模式

1.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在对药方整体的药理作用和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组方中的药物众多,机制复杂,因此全方研究虽然可对整个处方的作用效果进行有效的研究,但却不能确定该效果是由哪一种或哪几种药物所达成的,同时也无法准确了解组方中各个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2]。

1.1.2拆方研究

与全方研究相比,拆方研究可以更好地明确药物之间的配伍机制,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强有力的证明组方的理论。具体优点如下:①单味研究:单味研究属于拆方研究中的方法之一,此方法通过将复方中每种药物的单一作用效果与组方中的整体作用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可以准确得出该效果是由哪一种药物所达到的,还可以更加了解组方中不同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着配伍关系[3]。②药对研究法:药对是中药复方中的核心,通过药对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根据药性的不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组合配对从而使其达到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的目的。例如运用药对研究法发现葛根芩连汤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炙甘草和黄连之间有着相互协调的作用,其中炙甘草可以明显提高黄连的药效,同时葛根和黄芩的药效又可以拮抗黄连。③撤药研究法:撤药研究法即通过删减处方中的某种药物后观察两组处方中的效果有何不同,从而能够了解某种药物在该处方中发挥的作用。④聚类分析法:是通过对同类功效的中药复方进行明确的分析,从而探索中一类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从而得到相同或更好地功效[4]。

1.2现代模式

1.2.1因果关系的发现

此方法是通过将完整的复方分离从而将组方中的成分分离出来,然后依次对各个成分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实验的设计要求,将各个成分的药物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得到不同的实验样本。之后将实验样本中的药物按照功效的不同进行重新组合,并合成制剂,最后将样本进行整体的评价[5].

1.2.2药物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的设计和聚类分析法相似,将药物按照药效的不同进行分组,但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在设计协同效应时要对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确切的研究,充分了解药物相互之间是否有增强或抑制的作用。

1.2.3极性分段筛选设计

此方法与聚类分析法相似,均是将药物进行分类。但此方法是将完整复方,单一药物以及各种药物之间的成分通过指纹图谱的响应值将药物进行分类。其次将每种物质的药物疗效等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将各种药物按照功效的不同进行重组并制成制剂后进行整体评价[6]。

1.2.4实验设计-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的三连法

此方法适合自变量和因变量较多的复方,在等比基线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建模以及将模型进行优化的方法。

2结果

对于中药方剂的研究传统模式中通常在饮片层次上进行,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当前已经逐渐由传统模式转变到了现代模式,在现代模式中可以对药物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从而弥补在传统模式中的缺点[7]。

讨论

中药作用的发挥是依靠多种药物成分,多个靶点的协同所用所达成的,中药中的所有功效均来自处方中特定的种类数量和各个药物之间的组合,这种药物组合也恰好是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但是中药组方中的药效并不是处方中各个药物药效的简单结合。因此,即使充分了解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也不会了解中药分子中的有效组合。当使用中药治疗复杂的疾病时,还可以根据多种不同的搭配从而达到某种微妙的疗效,从而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8]。在中药的处方中,最基本的元素是药味,每一种药物的疗效作用均不是独立或静止的,将不同的药物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增加处方中各个药物的疗效,并降低所带来的毒性,同时将其使用在复杂的急症上也可以起到综合治疗的作用。

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对于中药方剂的研究传统模式中通常在饮片层次上进行,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当前已经逐渐由传统模式转变到了现代模式,在现代模式中可以对药物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从而弥补在传统模式中的缺点。运用现代模式进行研究,采用多组分配伍的方法将配方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不但可以将重要配伍组方的研究由饮片层次提升到组分层次的现代模式研究,从而使得对组方中的药物成分作用更加明确,作用环节更加的清晰[9]。

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以何种方式对多种组分或者多种药物中的复杂成分进行有效的分析,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对组方的剂量水平等进行简洁的研究,如何将中医的理论与现代的科技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对重要及其成分配租的组方研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合理的研究方法,这既可以使我们明确组方的作用机制,物质基础,还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合理发展[10]。

综上所述,将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租房研究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现代模式可以使得药物的作用成分更加的明确,作用的环节更加的清晰,还可以突破传统的研究,并通过此研究从而开发出更加有效的中药制剂,使得中药在临床中得到长足的进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向社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恬.分子配伍理论及其在现代中药研发中的应用[A].2012转化医学与中药现代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21-21.

[2]徐智,薛梅苓,单升高等.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的研究方法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86-87.

[3]陶丽,范方田,刘玉萍等.中药及其组分配伍的整合作用研究实践与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2):153-156.

[4]谢恬.分子配伍理论及其在现代中药研发中的应用[A].2012转化医学与中药现代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21-21.

[5]陶丽,范方田,刘玉萍等.中药及其组分配伍的整合作用研究实践与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2):153-156.

[6]徐智,薛梅苓,单升高等.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的研究方法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86-87.

[7]田连起.大青龙汤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解热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8]陶丽,范方田,刘玉萍等.中药及其组分配伍的整合作用研究实践与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2):153-156.

[9]谢恬.分子配伍理论及其在现代中药研发中的应用[A].2012转化医学与中药现代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21-21.

[10]徐智,薛梅苓,单升高等.中药及其成分配伍组方的研究方法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86-87.

作者简介:

罗诚(1980~),男,汉族,四川犍为,硕士研究生,现任绵阳市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