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症应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慢性盆腔疼痛症应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效果探讨

欧阳君

(湖南省常宁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常宁4215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症应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的78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纳入研究,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分别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采纳。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效果

慢性盆腔疼痛主要指的是因为盆腔脏器功能性或者器质性因素引发的症候群,主要特征为非月经期、持续6个月以上的盆腔疼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腰痛、性交痛及排便疼痛等。临床研究表明[1],慢性盆腔疼痛症作为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对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上需要对该病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慢性盆腔疼痛症应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的78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纳入研究,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39例。

对照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45岁,最小年龄是21岁,平均(32.66±5.21)岁。实验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46岁,最小年龄是22岁,平均(33.25±5.32)岁。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可开展科学的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开展检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责任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具有相关器质性病变及不愿意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的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口服,替硝唑,每次0.5g,左氧氟沙星,每次0.2g,每天2次,即为一疗程(10d),连用3个疗程[3]。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4],(1)气滞血瘀症:患者的小腹胀痛,要用组成当归、牡丹皮、川芎、乌药、赤芍、香附、五灵脂、桃仁、枳壳及延胡索各10g,甘草5g。温水煎服,每天1剂。外敷:2g细辛,6g五灵脂,5g桃仁、15g两面针,研成细末,取少量敷于患者的肚脐位置,同时外贴活血止痛膏。针刺,利用泻针法,针刺是不需要留针,每天1剂。(2)气虚血瘀症:患者出现小腹隐痛空坠,药物组成白芍、延胡索、蒲黄、桂枝、五灵脂各10g,生姜、大枣、黄芪及饴糖各15g,另外,炙甘5g,每天1剂,温水煎服。外敷,在患者的艾灸双侧三阴交和足三里进行外敷,每天1剂,30min/次。(3)热瘀结症:患者出现阴部坠胀。药物组成黄连、炙甘草以及黄芩各5g,蒲黄、五灵脂以及延胡索各10g,葛根20g。温水煎服,每天1剂。外敷,敷剂药物组成20g大黄粉,泽兰15g,芒硝15g,桃仁15g,打碎,敷于患者的下腹部,每天1次;直肠点滴,药物组成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10g三棱、莪术以及延胡索,30g十大功劳,20g薏苡仁。浓煎,每天1剂。(4)中气下陷症:患者出现小腹坠痛,药物组成黄芪和益母草15g,党参,菟丝子、仙茅、白术、淫羊藿及续断各10g,炙甘草和陈皮各5g,升麻6g。温水煎服,每天1剂。外敷:党参15g,枳壳15g,黄芪15g,升麻15g,柴胡15g,研磨成末,利用醋调和成膏状,敷于患者的脐窝上,覆盖固定即可,隔3天换药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月经、白带均正常。盆腔子宫附件无明显的异常,无触痛。B超检查下子宫显示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减弱,月经、白带逐渐改善。盆腔子宫附件压痛症状较轻,B超检查下子宫稍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未见改善;压痛明显,B超显示子宫增大。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n,%)表示,用检验。若研究数据结果P<0.05或P<0.01,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相对于对照组较高(76.92%),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n,%)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症作为一种育龄妇女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多部位或整个盆腔部位持续性隐痛或者钝痛等,另外,患者容易困乏疲劳,月经量稳定,下腹坠痛等。临床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出现主要是患者在经期、分娩或者做人流术后,身体虚弱,血室正开时期饮食起居不良,心情欠佳等造成的,中医学理论将该病分为气滞血瘀症、气虚血瘀症、热瘀结症以及中气下陷症等。治疗该病应该遵循“异病同治”和“辨证求因”的原则进行疏肝解郁和行气活血[5]。

上述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相对于对照组较高(76.92%),P<0.05,分析原因:临床上采用的西医治疗,口服替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虽然对疾病的缓解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服用上述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同时会给予患者带来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中医辩证方案对该病患者展开治疗,气滞血瘀症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小腹胀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乳房及胸肋部胀痛,或者痛经严重,舌紫暗淡,另外,脉弦或弦滑,该类疾病患者主要治疗原则为理气化淤止痛等;气虚血瘀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舒减以及月经量少且色泽黯淡,同时伴有腹痛,舌苔白腻,脉象较为沉紧等症状,该类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化瘀除湿等。热瘀结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小腹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胀痛,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有清热除湿、化淤止痛等;中气下陷症的患者大部分均会继发于盆腔粘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关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经期小腹作痛,经期少色淡,主要的治疗原则为益气补血[6]。

结合上述研究,采用中医辩证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邸海霞.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4(34):199-199.

[2]零小明.中医辩证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86例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142-143.

[3]马洪艳.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189-190.

[4]李丽.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125-125.

[5]李作玲.探究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7,9(4):116-117.

[6]陈丽萍,袁君梅,谭华蒂.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2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