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益心汤对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中药益心汤对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的效果评价

王玉凤

王玉凤(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益心汤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按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药剂科自拟中药汤剂益心汤口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6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0.56±0.10;对照组为0.49±0.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心汤能够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药益心汤慢性心衰左室射血分数中药药剂

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与肿瘤相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笔者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中药汤剂益心汤口服和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观察其对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我院收治的住院及此期间门诊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收缩性心衰的诊断标准,以及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符合喘证、心悸、水肿、胸痹病症而属阳气虚衰证型者[2]。观察病例共80例,本实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计40例,对照组合计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7~83岁,平均(64.6±6.7)岁,病程6~30年,平均(19.5±2.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8~83岁,平均64.5±5.2)岁;病程6~33年,平均(20.1±2.5)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ACEI类:卡托普利12.5mg、日三次;β受体阻滞剂:美托络尔12.5mg,日两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mg,日一次;和/或洋地黄制剂:地戈辛0.125mg,日一次。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药剂科自拟中药汤剂—益心汤口服。中药由我院药剂科统一调配,煎好后做成成袋装,供患者饮用,每日一剂(两袋)。益心汤药物组成及功效: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2g、泽兰10g、瓜蒌12g、郁金12g、当归12g、泽泻12g、葶苈子12g、枳壳10g、炙甘草9g。疗程: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

依据2007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中的治疗效果的评估。(1)LVEF的变化。(2)NYHA心功能分级:可用来评价心衰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显效:LVEF较治疗前提高≥10%;心衰症状完全缓解、体征消失;有效:LVEF较治疗前提高<10%,心衰的症状、体征能达到部分缓解;无效:LVEF无改变,心衰的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恶化:LVEF较治疗前降低,病情恶化,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加重或死亡[3]。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83.33%,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益心汤和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衰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01719490.00%*

对照组4011151465.00%*

注:*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3.3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心衰主要症状心悸、气短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胀、肺部湿啰音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益心汤改善心衰症状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显效。

表2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有效率比较【n(%)】

3.4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见表3,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说明中药益心汤能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表3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比较(x-±s,n=30)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0.42±0.030.56±0.10*▲

对照组0.41±0.050.49±0.08*

注:*P<0.05vs治疗前▲P<0.05vs对照组

4讨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经诊断的心衰患者4年内将有一半死亡,而严重心衰的一年病死率将达50%[4],高龄心衰者死亡率还要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一个客观、无创、有价值的指标,是便于临床医生运用和掌握的方法,长期以来一直被临床所采用,用以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轻重、对治疗的反应及预测患者的预后[5]。

中医学无慢性心力衰竭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于心悸、怔忡、水肿、喘证、心痹等范畴[6]。对这些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古医籍已有论述。《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水气内停是喘证的主要病机之一;金?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指出:“其心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而为悸也。”阐述了心气虚与水停的内在关系;清代张璐《伤寒绪论》曰:“自悸者,筑筑然动,怔忡不能自安。其证有三:一是气虚而悸,二是汗下后悸,三是停饮而悸。”明确地阐述了阳虚气弱是心衰病机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关于气虚与血瘀的关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隔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其中“心下坚筑”与“心下痞坚”乃阳气虚衰,气血运行迟缓日久形成癥瘕所至。这些都是古代医家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在心衰的治疗上有报道采用以益气活血、温阳化饮为基础,随证加减[7];对其病机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为阳虚气弱,鼓动无力,淤血内阻,水湿内停[8]。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实践经验,自拟益心汤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益心汤药物组成及功效:党参、黄芪为主药,有补气、升阳、健脾、养心、利水的功效;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为君药,有益心气、通心阳的作用;泽兰、瓜蒌、郁金、当归为佐药,有宽胸利气、活瘀通络的功效;泽泻、葶苈子、枳壳为使药,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活瘀利水的功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益心汤治疗慢性心衰,对于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及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翟玉民.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65-67.

[2]李培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9(12):48.

[3]吴乐文.从肾沦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河南中医,2007,27(8):87.

[4]王素琴.心衰的中医辨证施治.河北医学,2002,8(3):283-284.

[5]霍根红.充血件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4-17.

[6]谢东霞,朱艳,刘银伟.心衰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3(2):84-87.

[7]周袁申,麦润汝.中医治疗慢性心衰验案,中国中医急症,2011,2(7):1188-1189.

[8]代国方,杨素娟.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衰49例,2011,26(3):5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