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叶昱栋

(贵州省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急诊科553028)

【摘要】目的: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3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对比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4%,经统计学分析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的过程中,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5-0124-01

心力衰竭又称为心衰,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功能发生障碍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以及身体乏力等[1]。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然而,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常采用药物治疗[2]。本次研究活动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心电诊断后均被证实为心力衰竭。将本组86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43)。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大为75岁,年龄最小为50岁,平均年龄为(59.3±3.2)岁,最长病程为8年,最短病程为2年。治疗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为(57.8±6.6)岁,最长病程为5年,最短病程为1年。对比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病程,存在的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临床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拮抗剂以及利尿剂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如:口服普伐他汀,5mg/次,1次/d,如果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可以逐渐加量,20mg/次,1次/d,持续用药1年。

1.3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并经心脏超声诊断后,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且在Ⅱ级以上,判定为显效;心功能有明显的好转,且在Ⅰ级以上,判定为有效;心功能无任何改善和变化,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对照组和治疗组所得实验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当结果P〈0.05时,表示两组实验数据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43例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显效例数为26例,所占比例为60.5%;有效例数为15例,所占比例为34.9%;无效例数为2例,所占比例为4.6%,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后,显效例数为19例,所占比例为44.2%;有效例数为13例,所占比例为30.2%;无效例数为11例,所占比例为25.6%;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4%。经统计学分析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发展趋势。由于该疾病属于心脏病的晚期阶段,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来说,常采用他汀类药物作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采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高[3]。

他汀类药物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主要包括:①由于心肌功能与胆固醇存在相关性,且胆固醇的含量与细胞膜功能有着一定联系,再加上受到钙离子的影响,使胆固醇含量大大降低,进而使心肌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4]。②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形成和侧支循环起到促进作用,这样一来,患者的心室射血可以得到明显改善。③他汀类药物对炎症因子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同时纠正紊乱的自主神经,此外,该药物可以有效的调节副交感神经,最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④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人身体的伤害也相对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

结合本次研究活动数据可知,治疗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4%;经统计学检验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的差异显著,其所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该药物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服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传钊.他汀类药物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2011.

[2]王学海,朱晏萱.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讨论[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6):2141-2142,2143.

[3]郭奎志,袁会玲,张晓华等.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0):3116-3117.

[4]李真,李爽.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66-66.

[5]侯向芳.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96-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