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2

浅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龚树峰(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发展改革局,河北唐山063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实现共赢。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使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追求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制度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作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现代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技术、制度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才会调动企业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保护环境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

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制度根源

3.1不合理的GDP核算制度

作为评价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GDP,是广义国民收入指标之一,虽然考虑了产品的中间消耗,即GDP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也即最终产品价值量之和,但它是建立在资源无限多、生态环境永远好的假设之下。在这样一种假设下,GDP数值越大,那么经济发展越好,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而未考虑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现行的GDP核算指标已无法恰当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反而会扭曲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地强调GDP的高速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造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克。

3.2现存环境保护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可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激励机制则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自觉的与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某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环境部门收取的排污费中有一部分可用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经费。这种制度设计对于环保部门治理污染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激励。试想,一个地区污染程度越轻,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就越少,那么从环保部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就不如不治理所获得的收益高,因此就会对环境污染姑息迁就,甚至坐视不管。因此,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低效率的。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国家和政府的事,而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并且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还会纷纷钻政策的空子,谋取私利。现实中,一些排污企业与监管部门玩“捉迷藏”游戏,一方面说明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但同时也说明部分现行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了,否则只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继续屡禁不止。

3.3与环境保护目标相背离的产业政策加剧了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会间接地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有些旨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给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如有些地区将资源性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而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大大影响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在依赖技术进步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就是制订有效的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执行。当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现存的GDP为“绿色GDP”,将生产消费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进到GDP的核算中,如果造成环境污染,则予以扣除,从而纠正现存GDP考核方法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误导。

(2)进行环境保护制度本身的创新,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有效率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实现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政策的配套协调。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方方面面制度的配合,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要把环境影响考虑进去,对保护环境不利的产业政策应予以废止或暂缓执行。

作者简介:龚树峰,男,工作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发展改革局,本科学历,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