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转化思想轻松解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巧用转化思想轻松解题

周自如

关键词:数学;解题;转化

作者简介:周自如,任教于广西鹿寨县鹿寨镇二中。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思想,不少数学思想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即意味着转化,即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把高次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因此,学生学会数学转移,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途径,它包含了数学特有的数、式、形的相互转换,又包含了心理达标的转换。转化的目的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熟练运用转化就能轻松解题。下面谈谈解题中常见的基本转化类型和转化方法:

一、常见题型的转化

利用熟知的数学知识,采取迂回战术或间接求法解决问题。

1.求代数式的值,运用转化思想

已知:

解析:此题直接求x-的值不易,故利用乘法公式的恒等变形,转化为先求该式平方的值,再通过开平方可求出问题的答案。

2.求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转化思想

有时,有些角的三角函数值不能直接求得,我们要用转化。

例如,已知:如图,在△ABC中,AC、BC边上的高BE、AD交于点H,AH=3,AE=2。求tanC的值。

解析:此题解题思路为先证得∠C=∠AHE,然后在Rt△AHE中求出tanAHE的值,从而求得tanC的值。

3.求图形的面积,通过割补,实现转化

我们已能熟练求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圆等图形的面积,在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时候,常常可以通过割补法,把它转化为易求图形的面积来求。

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和边长为6的正方形OEFG叠放在一起,且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求重叠部分(阴影)的面积。

解析:连接OB、OC,易证△OBM≌△OCN,则S△OBM=S△OCN,这样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OBC的面积,就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求△OBC的面积了。或者作OH⊥BC于点H,作OP⊥CD于点P,易证△OMH≌△ONP,则S△OMH=S△ONP,这样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OHCP的面积,就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求矩形OHCP的面积了,这容易办到。

4.运用转化,求线段的长度

有时遇到的线段长度不易直接求出,而可证得它与另一线段相等,另一线段长度又可求,这样就把求该线段的长度转化为求另一线段长度。

例如: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弧BD的中点,CE⊥AB,垂足为E,BD交CE于点F,AD=2,⊙O的半径为3,BE=2,求CF的长。

解析:这题不易直接求出CF的长,但可证得CF=BF,而BF的长度可通过证△ABD∽△FBE,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来求出,这样就把求CF的长度转化为求BF的长度了。

实际上,我们常见的很多数学题的解题都是在实现转化的过程中完成的。

二、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

数学题目成千上万,我们不可能全部做遍。生疏问题向熟悉问题转化是解题中常用的思考方法。细心观察,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能将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避免对新问题产生心理障碍,这样做常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已知两圆内切于T,过T点的直线交小圆于A,交大圆于B,求证:TA:TB为定值。

分析:定值?是多少?这是一个生疏的问题。过T点的直线绕T旋转形成无数个不同的位置,其中过T的直径每个圆只有一条,要证TA:TB为定值,先将直线TAB过圆心,这时TA’:TB’=r:R,过T点任作一直线交小圆于A,交大圆于B,连接AA’、BB’,即可把要求解的TA:TB为定值转化为证明三角刑相似或证明平行线对应线段成比例。

三、难问题转化为易问题

有时遇到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或者根据一些规律,或者借助图形来帮助我们轻松解答。如下题:

计算:

解析:这题如果按照常规方法计算括号里面的和,难度大;如果借助图形,则很容易算出结果。

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长方形,再把其中一个面积为的长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正方形,再把其中一个面积为的长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的正方形,如此继续等分下去……。然后仔细观察这个图形,就可以利用这个图形所揭示的规律完成该式的计算。

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解答。这一转化思想在应用题中用得最多,常常通过建立方程或函数式来解答。另外在一些数学题目中,把已知条件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原问题。这样的题是很多的。

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它的边数n。

解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把条件“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用数学式子(方程)(n-2)×180=360×2表示出来,解此方程,可得答案。

五、数与形的转化

数与形的转化是数学思想中很典型的一种,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能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翻译出来,便于加深理解。

在函数问题中,这一思想体现得很充分。例如:函数y=kx+b,y=k/x,y=ax2+bx+c与它们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字母系数k、a、b、c在图中的几何意义。而在有关解题中,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关系,解题就很轻松。如下题:

如图,直线y=x+m和抛物线y=x2+bx+c都经过点A(1,0),B(3,2)。

(1)求m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不等式①x2+bx+c>x+m,②x2+bx+c<x+m的解集。

解析:对于(2)题,可把不等式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关系,根据图形直接求得①的解集为x<1或x>3,②的解集为1<x<3。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借助图形来帮助分析,会更直观、清楚。例:甲、乙两地相距23千米,A从甲地到乙地,在乙地停留20分钟后,又从乙地回到甲地;B从乙地到甲地,在甲地停留30分钟后,又从甲地反回乙地,若A、B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经过5小时后,在他们各自返回的路上相遇,如果A的速度比B的速度快3千米/时,求两人的速度?

分析:这是一道已知条件十分复杂的应用题,借助图形来分析,就直观、清楚了,A、B所走的路程可用如下图形表示:

由图形可以清楚地看到,A、B两人从出发到最后相遇正好共走完了甲、乙两地间距离的3倍,即等量关系为:

A走路程+B走路程=23×3,

如果设B每小时走x千米,则A每小时走(x+3)千米,由于两人途中都停留了一段时间,A实际走(5-1/3)小时,B实际走(5-1/2)小时,由此就不难列出方程。

综上所述,数学转化思想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最活跃、最实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对这种方法进行提炼、整理,重视解题思路的概括,这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包括数学转移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作者单位:广西鹿寨县鹿寨镇二中

邮政编码: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