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黄连素、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肖伟红

肖伟红(万安县人民医院江西吉安3438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201-02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轮状病毒(RV)肠炎的疗效,缩短病程,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并以多年临床观察资料分析及判定其疗效。方法选择万安县人民医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婴幼儿腹泻病例303例,用PCR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在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的治疗基础上,同时153例给予0.9%NaCl50ml+黄连素10#+山莨菪碱(3~5mg)+地塞米松(3~5mg)保留灌肠,1次/日,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灌肠治疗轮状病毒(RV)肠炎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结论RV肠炎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发病早期既可发生病毒血症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给予黄连素等药物灌肠可减轻病毒血症及肠粘膜炎症水肿,促进小肠粘膜微绒毛收复,在临床上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灌肠

轮状病毒(RV)肠炎是秋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RV肠炎可以在小肠粘膜分化上皮内复制,其发病和严重程度居秋冬季腹泻首位。近年来,各国科学工作者不断发现RV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发病早期既可发生病毒血症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并己引起广泛关注。全球每年约1.4亿人发生RV引起的腹泻,并导致大约80万儿童死亡[1]。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黄连素,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灌肠治疗,并以多年临床观察资料分析与判定其疗效。

吉安市万安县人民医院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出现RV肠炎流行。这期间我科共收住RV肠炎患儿303例,临床表现典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153例加用黄连素,山莨菪碱,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和分组:303例患儿用PCR检测病毒抗原确诊为RV感染。全部病例最小5个月,最大2岁。303例患儿均有发热,腹泻、解水样便。106例患儿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34.98%)。入院时腹泻时间最短2h,最长24h,低热102例(33.61%),中等热163例(53,8%),高热39例(12.59%),30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均升高109~14.2×109/l之间,巴细胞比例升高。

1.2治疗方法:将30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0例,其中男79例,女71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连素,地塞米松,山莨菪碱灌肠。灌肠组(治疗组)153例,其中男72例,女81例。全部病例给予穿琥宁,病毒唑抗病毒,补液纠酸,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中、高度热给予口服退热药降温。进稀饭或米糊饮食,限制乳糖,根据进水情况及腹泻次数及量适当补液。治疗组加用0.9%NaCl50ml+黄莲素10(研碎)+山莨菪碱(3~5mg)+地塞米松(3~5mg)保留灌肠,插入直肠深度10-15cm,每天1次,连用(2~4天),记录腹泻明显减轻时间及退热时间。

两组轮状病毒(RV)肠炎腹泻明显减轻及退热时间对比(x-±s)

组别例数腹泻停止(d)退热

对照组1505.08±1.243.76±1.37

治疗组1532.95±1.123.25±1.89

注:与对照组相比1)t=12.57p<0.0012)t=2.68p<0.01

2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腹泻停止及退热时间比较见表,其中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缩短。

3结论

腹泻是世界各地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1973年Bishop在急性腹泻患儿的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发现病毒颗粒,因这种病毒颗粒形似车轮,而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从此以后,人们发现轮状病毒是全世界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病原,估计每年有近百万名儿童死于轮状病毒腹泻。在我国,每年秋冬季节(即10、11、12、1月)均有一个婴儿腹泻的发病高峰,病原学研究证实,秋冬季腹泻的80%左右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2],在我国小儿腹泻病原构成比例中,轮状病毒占40%左右,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该病特点为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即发生呕吐,随后腹泻[3]。大便次数较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呈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腹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4]。肠道受轮状病毒侵袭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的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5]。

近年报道,轮状病毒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心肌受累,可见一旦婴幼儿发病应积极正确的治疗,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黄连素、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灌肠,总有效率高达96.49%。

灌肠可以加大给药深度和药物与肠道接触范围,可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局部达到较高药物浓度,并在肠道形成保护膜,促进水肿、炎症、溃疡的消失,可有效清除肠道内毒物,有助于清除肠腔及肠粘膜上的有害微生物及产生有毒物等损伤粘膜的刺激因子,更易为机体吸收并在局部发挥作用,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药学研究表明,黄连素能直接杀死轮状病毒;抑制肠道常见致病菌,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并能保护胃肠粘膜,有助于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

山莨菪碱能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血管痉挛,抑制肠腔分泌,减少肠蠕动,同时,保护肠粘膜细胞,改善肠道痉挛,改善微循环作用,地塞米松能减轻炎症,水肿,以及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内毒素对抗体的损害,迅速退热并缓解毒血症状。

总之,三药合用灌肠,发挥着抗病毒;促进绒毛修复,抗炎症水肿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作用于轮状病毒感染发病各个环节,明显缩短病程,同时药物灌肠方法简单,保证药物按时足量到位,价格便宜,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传仓,李宁,姚英民.轮状病毒的病毒血症及肠道外损害[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53~755.

[2]万凤国,何敏,丁云芬.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5):419~420.

[3]杨锡强,易善文,沈晓明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301.

[4]王延枝,张爱国,张雪梅.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2,10(7):819.

[5]杨锡强,易善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