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前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价值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探析当前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价值意蕴

张丽丽麦广珍

张丽丽麦广珍

(河南大学教科院河南开封475004)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0-0000-01

摘要:闲暇生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状况。可繁重的学业使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失去很多的闲暇生活,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闲暇教育又十分缺乏,使得广大中小学生对有限的闲暇生活缺乏科学规划,这些致使他们的节假日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无聊无趣。科学合理的闲暇教育对于背负着沉重课业负担的中小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活质量闲暇教育

闲暇出智慧,闲暇出创造。可如今我国中小学生的很多闲暇时间被课业挤占,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忆、背诵、抄字、抄课文、演算习题等机械性、模式性的训练上,根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活动,没有余暇时间来积累课本以外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被剥夺了闲暇时间,失去了很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时间来思考成长的快乐和创造的意义。可“剥夺学生的闲暇是对学生权力的一种剥夺,是无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必然造成他们精神发育的不健全,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感及主动性都将受到妨碍,消极的闲暇会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道德上的冷漠和被动等倾向,成为道德生活中的‘旁观者’”[2]。据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提出孩子在10岁以前应做的32件事情——在河边草地上打滚、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看着这些文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人善意地笑着,有人相互耳语。有老师说,看看我们身边,现在有多少孩子经历过这些快乐?也有老师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即使给他们时间,很多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玩”[1]。由此可知,相比国外的中小学生,我们的中小学生失去了太多的童真、童趣,这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教育的严重缺失。

闲暇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如果不会合理利用闲暇,就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身心,更好地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鉴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他们需要闲暇和拥有闲暇的时间较之成人会更多,可现今我国中小学生缺少必要的闲暇时间,而且对于有限的闲暇时间的利用也不够科学,这导致学校教师经常喊出“5+2=0”。随着我国近年的假期调整,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增多,这样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闲暇教育”也显得十分必要。与其临时抱佛脚,让学生在开学时候调整状态,还不如平时加强闲暇教育,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节假日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的闲暇生活与学校学习达到自然对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闲暇教育的价值加以探讨,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的重视,为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良好的闲暇教育可以减缓学生的课业压力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处在由社会竞争、家长高期望值和教育功利性趋向等构成的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压力场中,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无奈地承受着这个“场”所带来的超负荷的课业压力。不少孩子因此失去童真童趣而过早成人化,从小远离自然,缺乏真正的自由,很少有真正的闲暇生活。表面上来看,中小学生的假期增加了不少。可如果把寒暑假、各种长假、双休日加起来,孩子每年有170天左右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可课外补习却剥夺了孩子的周末和节假日大部分的闲暇时间。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挤掉了孩子走近大自然、舒缓课业压力的机会,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给儿童一个释放压力的空间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且在闲暇时间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学生进行劳逸结合、继续学习的重要调节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开展积极的闲暇活动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状态,改善紧张的身心状态,愉悦身心,有利于学生精力和体力的恢复;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平和他们紧张的学习心态,缓解他们沉重的课业压力。

二、良好的闲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

我们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所有他们要学的东西,而是唤醒孩子沉睡中的潜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并使之循着儿童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唤醒孩子潜能的重要条件。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活动需要服从于社会角色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受制于课程标准和作息时间,这些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性。闲暇时间的活动一般多具有自主性、富有创造性,而且活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方式灵活,这些能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开辟了新的空间。在休闲活动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我发展所需要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这对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有效的进行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客观地增多,这也为学生的思想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良好的闲暇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拥有正常的休息与娱乐,而且也关系到学生是否拥有积累广泛知识的机会”[3]。目前,中小学生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了接受现成知识上,却没有足够的闲暇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之于个人的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是难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的,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是不健全的。学生在闲暇时间若能从事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交往,这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经验直接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不断的外界刺激中,知识持续调整、更新,逐渐丰厚并使之结构化,最终,在体验中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这种有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学生认为是自己发现的)是极不容易“丢失的”。这也是学生获得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当然,学生从事什么样的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师、家长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4]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闲暇时间,供他们思考、实践。可一味生硬的行政性指示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更多的闲暇空间,对中小学生的闲暇教育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予以科学合理地指导。如何安排好中小学生的闲暇生活,引导和帮助他们过有质量的闲暇生活,使他们养成积极、科学、健康的闲暇生活习惯、锻炼必要的闲暇生活技能,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雷泓霈.“孩子不知道怎么玩”之忧[N].长沙晚报,2010-11-08[C3].

[2]赵宝珺.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3]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46.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7-29.

作者简介:

张丽丽(1985—)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研究;

麦广珍(1986—)女,广东南海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