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分析

覃玉英1王红峰2曾江凤2

覃玉英1王红峰2曾江凤2

(1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5100;2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545100)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21-02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方法通过采用副溶血性弧菌的国标检验方法对抽样监测的288份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288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2份,检出率为42.36%。结论通过抽样检测发现我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比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产品检验监管力度,提示市民不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要吃煮透动物性水产品。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水产品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Vibioparahemolyticus)是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为一种嗜盐弧菌(halophilicvibrio),此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及腌制食品中。由于食用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病等,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目前食物中毒已经成为主要的突发公共事件之一[2],为了预防和减少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卫生质量情况,本中心对我市超市、农贸市场及各大酒店的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分别在本市超市、农贸市场和酒店采集8类动物性水产品即马鲛鱼、牙带鱼、三文鱼、青鱼、带鱼、鲈鱼、海虾、鲫鱼;超市、农贸市场和酒店每个点采集上述各类别各12份,共采集288份。

1.2培养基和试剂:3%AP胨水(批号:080606)、TCBS琼脂(批号:080608)及3%NaCl三糖铁琼脂批号080530)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科玛嘉弧菌显色琼脂(郑州博赛,批号930);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管(广东环凯,批号08097124);血琼脂平板(郑州安图,批号090628);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购于法国梅里埃公司;诊断血清(兰州,批号20090101);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检测依据:GB/T4789.7-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3]。

1.4参考标准菌种:(ATCC33847)

1.5仪器设备: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的BPX-272型恒温培养箱、重庆奥浦光学仪器厂生产的UB102i生物显微镜、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Fsafc-1200二级生物安全柜。

1.6检测方法:参照GB/T4789.7-2008,取样品25g于225ml3%碱性蛋白胨水中,均质制成1:10样品液,置于36℃恒温培养箱18h;取增菌液接种于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血琼脂平板置36℃恒温培养箱22h,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初步生化鉴定,氧化酶试验阳性,涂片染色形态为革兰阴性弧状或棒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无芽孢。挑取纯培养单个菌落进行嗜盐性试验即分别接种于0%、7%、10%的氯化钠胰胨水,置于36℃培养24h,副溶血性弧菌在无盐和10%盐的胨水中不生长,在7%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菌落特征和初步生化结果符合副溶血性弧菌特征,进一步用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及血清学诊断。

1.7操作注意:样品制备温度不要太高,动物性水产品取肠、鳃或表面组织,增菌后划平板要避开增菌液的膜和杂质,要在二级生物安全柜操作,要有生物安全记录,要作阳性、阴性(其它弧菌)、空白对照,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样品要作无害化处理。

2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288份动物性水产品中共检出122份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42.36%。122份阳性样品中20份为马鲛鱼、4份牙带鱼、1份三文鱼、17份青鱼、11份带鱼、30分鲈鱼、21份海虾、15份鲫鱼,各类样品检出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抽样监测我市动物性水产品中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42.36%,与我国华东沿海地区海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平均为45%~48%[4];国内有关报道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38.44%。本次共监测8类288份鲜冻海产品,分布在超市、农贸市场和酒店,超市、农贸市场和酒店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率无显著性差异(χ2=8.05P>0.05),而各类样品的检出率各有差异,除了牙带鱼、三文鱼检出率相对较低之外,其他其他几类检出率都比较高。本次抽样监测样品量及覆盖面虽然有限,但也说明,目前我市市场上出售的动物性水产品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比较普遍,必须引起重视。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在一年四季均能检出,但在夏秋季检出率最高,江海洋等[5]对连云港市贝类产品不同季节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研究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7—9月的几何平均浓度达到94.23MPN/100g。罗学辉等[6]提出我国沿海地区居民常有生食或半生食贝类、甲壳类海产品的习惯,如果贮藏时间和温度不当导致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大量繁殖。近年来我市开始流行吃海产品,也吃生鱼、生虾等动物性水产品。将会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应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注意个人卫生,不生吃、不吃未煮透的不洁净的食物,是防止病从口入的一项有效措施。加强对市售动物性水产品的监测,规范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条件。同时有针对性指导消费者在储存、制作动物性水产品过程中避免污染副溶血性弧菌。为保障市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何连生等.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生物学诊断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5).

[2]戴晓爱.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0),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1-01.

[4]丁秀萍,秦树明,代静林,等.2005~2006年秦皇岛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

[5]江海洋,李磊,莫宝庆,等.连云港市食用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职业与健康,2008,24,(20).

[6]罗学辉,张一,何水渊,等.肉类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