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留置导尿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留置导尿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王晶黄亚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200135)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留置导尿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178例,2017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189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结果:实验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ICU留置导尿患者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ICU;护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246-02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由相同工作场所活动的人员自发组成的6~12人左右的小团体,旨在解决日常工作中常见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1]。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CAUTI)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2]。CAUTI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菌经尿管、尿道间隙上行感染,或尿管、集尿袋连接处或集尿袋开口阀门污染。泌尿道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CAUTI的发生率高达2.4%~17.6%[2]。留置尿管的危重患者防治尿路感染是ICU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尿路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延缓疾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3],增加死亡风险,2%~4%的患者可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一旦发生后病死率可高达13%~30%。2017年6—12月,我们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这种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遵循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1—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78例患者作对照组(活动前),2017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18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活动后)。对照组178例,男82例,女9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60.1±5.8)岁,实验组189例,男98例,女9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8.3±4.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品管圈成立前后所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史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对开展品管圈前后留置导尿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QCC的成立是为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发组成,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此次我们建立由10人组成的品管圈,选举一人担任圈长,急诊大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按照“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组成。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和圈徽。根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4个项目对日常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评分,采用“5,3,1”的评分方法汇总,明确本次活动主题为“如何有效降低ICU留置导尿患者感染相关发生率”。

1.2.2原因分析通过全体圈员的头脑风暴,绘制鱼骨图,发现造成留置导尿患者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为:(1)留置尿管>7天。(2)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控知识掌握不足。(3)会阴护理操作不规范。(4)患者全身或联合使用抗生素。(5)无菌操作不规范。(6)未使用逆反流集尿袋。(7)膀胱冲洗。(8)集尿袋固定位置过高或过低,导尿管被大便污染后未及时清洁消毒。(9)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等相关风险因素。

1.2.3设定目标经过QCC小组成员自评自测,QCC成员的圈能力为72.60%。按照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7.27‰-(0.727%×72.60%×50.12%)=7.27‰-2.65‰=4.62‰,因此目标设定为尿路感染发生率由活动前的7.27‰降至活动后4.62‰。全体圈员通过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出发对待解决问题进行投票筛选,发现本次活动重点解决问题是(1)规范护理人员对留置导尿管患者会阴护理无菌操作,(2)加强护理人员对尿路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减少逆行感染的发生率。圈员集思广益,运用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80/20原则,通过临床数据收集,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并查看相关文献,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出发,最后确定“规范会阴护理操作流程和消毒顺序,落实手卫生和丰富培训方法”为此次QQC活动的整改内容。

1.2.4对策拟定与实施全体组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项目进行对策选定。(1)制定留置导尿管会阴护理标准和流程。(2)培训方法多样化。实行一对一指导,包括工勤在内,予以指导如何正确洗手;制作宣传手册,悬挂病房醒目处,多个点张贴,提高防范意识,增强无菌观念;实行操作演练,互相指出亮点和不足;科里设立防控感染责任护士,与护士长一同加强督促护士,随时抽查,全科均掌握;每月1次责任护士轮流制作防控感染小知识PPT,组织学习;定期请院感科老师到科室予以导尿管感染防控知识讲座及教育;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培训内容,予以方便快捷的线上学习,互相交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计算公式: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期留置导尿患者中尿路感染例数/统计周期内患者留置导尿管总日数×1000‰,比较两组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QCC前后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见表)。对照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7.27‰,实验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2‰,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留置导尿适应症主要为急性尿潴留或膀胱出口梗阻、需精确记录尿量如危重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时为增加患者舒适且必要时等情况,可考虑使用便携式B超检查仪进行膀胱扫描,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对术后患者进行留置导尿。但是,留置导尿也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在普通病房中,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为3%~7%,而重症监护室(ICU)侵袭性操作多,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较高,留置导尿操作为侵入性技术,膀胱内导尿管的存在,除了可以使尿道受到损伤,也可成为细菌的逆行感染的媒介,极易造成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引起体温升高、畏寒等不适症状,因此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是一项综合的预防措施。预防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最有效的策略是减少不必要的置管和早期拔管,同时要求医护工作者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置管前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正确的导尿操作,置管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维护,减少导尿管的污染、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集尿袋合适的高度、保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会阴护理每日两次,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手卫生,留取尿标本或清空集尿袋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导尿管保留一定的长度,避免牵拉,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置管期间每日评估,不再符合适应症时提醒医生及时拔管。本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后ICU患者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QCC是一个科学、务实的工作流程,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品管圈活动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以调动圈员主观能动性,让圈员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业务能力,让圈员感受到成就感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品管圈活动强调的是集体的智慧,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仅以护士长为主导,而是全员积极参与改进。QCC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工作模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明白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本次活动完成后,我们对QCC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还存在如下问题:(1)品管圈活动的手法和管理工具的运用有待加强,(2)所发现问题原因的分析及解决的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3)圈员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4)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力度要加强。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活动的进度及质量。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得到完善,注重品管圈活动的深度、广度、宽度。

4.小结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ICU留置导尿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但尿路感染不但与日常护理工作息息相关,而且受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留置尿管的时间长短影响,所以应尽早拔除导尿管,减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参考文献】

[1]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

[2]MoolaS&KonnoR.ASystematicReviewoftheManagementofShort-TermIndwellingUrethralCatheterstoPreventUrinaryTractInfections.JoannaBriggsInstituteLibraryofSystematicReviews,2010,8(17):695-729.

[3]何晓燕,黄桂芳.循证护理在ICU患者预防留置尿管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