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

/ 2

肠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

张倩华农生超周建国周有乔

张倩华农生超周建国周有乔(广西那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3900)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随着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菌痢等肠道传染病发病得到控制,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控制存在难度,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防范措施仍然靠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等非特异性措施[1、2]。并不能长时间持续控制疫情,一旦控制不严,疫情很容易回升。现就我国目前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做一综述。

1我国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状况

杜哲群[2]等人于2010年统计并报道了嘉兴市南湖区2004-2008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情况,2004-2008年期间共计报告肠道传染病6种,具体包括痢疾、伤寒/副伤寒、未分型肝炎、霍乱、戊型肝炎及甲型肝炎。共计3866例,其中甲类传染病(霍乱)20例,乙类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未分型肝炎、戊型肝炎及甲型肝炎)3846例;占总发病数的32.08%(3866/12052),发病构成比依次为菌痢、未分型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副伤寒、霍乱。从2004-2008年每年7月、8月、9月、10月均为发病高峰时间,占了全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1.90%,其中又以9月发病率最高,而2月和12月的发病率较少。但是每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高峰期又不尽相同,其中霍乱发病高峰在7-10月,甲肝和菌痢的发病高峰在7-10月,伤寒/副伤寒发病集中在8、9月,戊肝则在1-3月发病率较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流动人口的发病例明显高于本地常住人口,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外来流动的人群生活居住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识薄弱,而这些因素均易导致肠道传染病高发[3]。发病率最高的为散居儿童,其次是农民。吴秀玲[4]等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各季节均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但是高峰期主要处在以7月、9月、10月和11月;而其中学生和农民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在病因分析中主要致病菌是甲型副伤寒杆菌、甲型肝炎病毒、福氏志贺氏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王芸[5]等人对兰州市肠道传染病流行因素监测发现1998~2002年局部发生烈性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以经水传播为主,其次是经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混合传播。这主要是由于水源污染、饮用水不消毒而造成肠道传染病经水传播。李加全[6]对保山市2005~2008年报告的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5~2008年保山市共发现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2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与防制对策

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虽然多种多样,但因它们在人体内特异性定位的一致性,针对目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笔者建议认为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包括霍乱在内的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完全预防[7]。具体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流行季节肠道门诊的管理,有计划地开展重点人群和外环境疫源检索,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性腹泻病的监测体系,做到早期发现传染病源,及时反馈信息供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疾病防治单位使用,及时治疗管理。(2)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坚持开展以管水、管粪、管饮食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基本建设,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运作,全方位保证各项目标的具体落实。(3)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卫生状况,建立健全预防保健网络,强化外来人口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提请当地政府改善流动人口综合生活现状,强化各方面的环境卫生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治本的措施[8-10]。(4)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全社会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和积极参与卫生防病活动的环境氛围。(5)必须提高适龄儿童甲肝疫苗的接种率,加大甲肝疫苗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接种力度,建立免疫屏障[11]。(6)加强健康宣教,通过开办讲座、设宣传栏、发宣传册等手段提高居民防控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提高居民公共卫生意识和保健意识,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12]。

3小结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投入的逐年增加,食品卫生、饮水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肠道传染病至今依然是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和危害较普遍的病种,所以肠道传染病发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3]。实践证明,只要确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法律保障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事事强调落实,我们与肠道传染病的斗争必能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敬忠,谢旭,梅树江,等.2008-2010年深圳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1):663-665.

[2]杜哲群,林云,查亦薇.嘉兴市南湖区2004-2008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1):957-958.

[3]秦婉婉,顾爱清,仇伟.上海市肠道门诊肠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5):232-233.

[4]吴秀玲,付志智,邓革红.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52-53.

[5]王芸,韩振荆,李志强,等.兰州市肠道传染病流行因素监测和防控策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87-88.

[6]李加全.2005~2008年云南保山市主要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6):702-703.

[7]朱凤云.鹤壁市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34-3635.

[8]杨永钦.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5):29.

[9]王敬忠,谢旭,梅树江,等.2008-2010年深圳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1):663-665.

[10]施文平,申惠国,倪政,等.上海市闵行区肠道传染病易发地综合防制管理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49-50.

[11]窦相峰,吴晓娜,贾蕾,等.北京市肠道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信息系统构建[J].首都公共卫生,2010,4(3):136-139.

[12]袁婷,王健,张建明.上海市奉贤区2000-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4):152-154.

[13]林玫.我国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