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施电能替代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科学实施电能替代规划

冯杰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经济技术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再电气化成为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从能源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是指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从能源消费环节看,再电气化是指电能对煤炭、石油等终端化石能源的广泛替代,从而显著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通过再电气化满足各种用能需求,将成为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常态。随着再电气化的深入推进,电为中心、电网为基础平台的能源发展格局将日益凸显。

关键词:电能替代;规划;科学实施

引言

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为更好地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立足国情和世界能源变革趋势,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着眼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电能替代,积极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推进实施再电气化战略。

1电能替代规划要求及现状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1054号),把电能替代作为落实中央财经小组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部署,从国家层面系统阐述了电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电能替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保障措施中明确了电能替代规划工作的重要地位,文中提出,要加强规划指导,统筹制定规划。级能源主管部门、经济运行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应加强本地区电能替代潜力分析,明确电能替代实施方向和路径,制定电能替代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机制。做好分区域、分年度任务分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落到实处。在有利的机遇下,电能替代面临良好形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尤其是电能替代的规划依然薄弱。电能替代规划中仍然存在着根据经验定原则、根据原则提方案的现象,特别是在投资规模确定和项目规划建设中缺乏成熟的量化操作手段和优化路径,根据经验确定的方案因人而异,操作性不强,连贯性较差,有悖精益化规划理念。

2实施电能替代的实例分析

天津市是实施电能替代最早的城市之一,天津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国家有关部署,2013~2017年累计完成“煤改电”“油改电”替代项目2759个,累计实现替代电量86.6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减少燃煤5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等污染物902万吨,在能源清洁化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煤改电”工程,完成12个行政区16.96万户居民和890户企事业单位“煤改电”工作,新增电采暖面积1806万平方米。工农业以电代煤,在津南小站镇等阀门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集群式电窑炉改造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津南、武清、宁河电窑炉项目500多个,实现替代电量43亿千瓦时,减少煤炭消耗172万吨。加快农业电能替代示范工程建设,在高附加值的大棚种植、养殖存储等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旅游,推广电采暖、电蓄冷等技术,建设完成了67个电能替代示范乡(镇)/村。打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各类充电桩近3000个,覆盖市内京沪、津蓟、长深等10条高速公路,初步形成城市核心区域3公里充电服务圈。另外,在港口码头推广船舶岸电,实现天津港港作船舶岸电100%覆盖。从近年来电能替代的总体成效来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天津市的大气污染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居民绿色出行比例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体验到了清洁取暖的便利和经济。

3科学实施电能替代规划的措施

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人们享受更加舒适、便捷、智能的电能服务;有利于部分工业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在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同时,必须超前做好能源布局,按照“高质量建设、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走出一条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落实绿色能源政策,实施“两个替代”。2014年以来,电能替代领域从无到有,先后拓展了燃煤自备(电厂)替代、工业锅炉及窑炉“煤改电”、机场桥载电源与地勤车辆“油改电”、电动车以及餐饮用电等多个领域,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68.91亿千瓦时,折合标煤557.40万吨,分别减排二氧化碳1449.25万吨、二氧化硫4.74万吨、氮氧化物4.12万吨。2017年,电能替代工作的社会参与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仅攀钢替代电量就达18.87亿千瓦时,占全替代电量的31.33%,不仅为大气污染治理增添动力,也有效缓解了富余水电消纳问题。

4电能替代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规划内容方面

电能替代的规划主要是提出基本目的、目标、管理机制、保障与标准体系,重点给出适宜我国国情,以及各地特色的分技术领域、分替代能源电能替代规模总量、技术路线、相关的机制与标准等。规划要按照差异化原则合理确定各地区电能替代模式、标准,分析投入产出,比选规划方案,使替代实施有的放矢,替代成效经济实用。同时要根据电能替代规划优化电能替代时序,确定电能替代重点任务,实现电能替代项目和配套电网建设、改造规划以及近期远期之间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4.2统筹规划方面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加速推进中,将逐步建立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因此今后推进电能替代必须与电力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特别是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促进移峰填谷的作用。此外,还需要与能源发展、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等规划或专项工作相结合,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同步协调推进相关工作。要深入、持续、有效地推进电能替代,必须科学分析地区能源结构、产业特点、环保要求、财政支持能力等,因地制宜,稳步有序开展相关工作。规划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设备研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3规划方法创新

一是电能替代涉及影响因素众多,不同因素的性质、衡量标准、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同,需要厘清影响要素及作用机理、影响权重等。二是对电能替代进行分领域、分技术规划,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分地域电能替代发展水平现状及各自的模式特点;深入挖掘技术发展、实施路线等的差异。三是将电能替代阶段根据共性特征,划分为3~4个阶段,考虑每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变化不同、阶段目标不同、驱动因素不同等,将动态阶段和区域、技术、能源等因素紧密耦合,实现优化,保证电能替代运作的合理性。四是从营销系统中甄选出的电能替代项目,基于投入产出和效益评价方法理论,以规划思维,在多维度和视角下建立备选项目价值评价体系,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筛选出项目进入规划备选项目群,纳入到规划项目中。

结语

大家都知道全球化石能源,像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储备量捉襟见肘。为了保障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必须用清洁的能源来替代一次能源,而这些能源的转化形式就是转成电能。希望国家电网能发挥技术特长,向客户积极宣传电作为清洁能源对节能减排的意义,为相关单位出谋划策,做好技术支持,在建设过程中,能够为客户答疑解惑,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三个一”战略获突破[N].向莉莉,李欣忆.国家电网报.2017-01-13(006).

[2]国网四川电力成功实施±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N].王志奇.国家电网报.2017-02-07(002).

[3]国网四川电力春节期间电动汽车充电量超7万千瓦时[N].向莉莉,裴雪梅.国家电网报.2017-0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