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与信息结构关系之英汉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句法结构与信息结构关系之英汉对比

李明李效林

关键词:句法结构信息结构词序焦点标记

一、信息结构理论

句法结构反映信息结构,而信息结构决定了人们对不同句法结构的取舍。Halliday1967年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发展了信息结构理论。他认为,主位是话语交际的出发点,通常传递交际双方已经熟悉或有所闻的内容(即已知信息),是信息的附着点,述位(通常传达受话人未知的内容(即新信息),是信息的主体部分。发话者在选择传递信息的具体表达方式时,会受自己的意图、发话者对听话人对所谈事物的熟悉程度的估计的影响。对于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知的事物,说话人会将其处理为已知信息,而对于他认为听话人未知的事物或者自己想要强调的事物,会将其处理为未知信息。这一点表现在说话人在表达时所选择的具体的句法结构(书面语中)及语音语调(口头语中)中。

二、英汉语句法结构宏观对比

(一)英汉语基本语序

由于各个民族反映客观现实的角度及对现实的认识的深度不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句型。英语民族的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是:某一主体→它的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这一个思维习惯反映在句法结构上就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汉民族的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是:某一主体→它的行为标志→它的行为→行为客体。这一思维习惯反映在句法结构上就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由此可见,英语民族关注的是动作行为的标志,汉语民族更关注的是动作行为及其对客体的影响。在传递信息时,英语中的已知信息多为主语,句末的状语多为未知信息,而汉语中宾语多反映未知的新信息。英语中当发话者想要强调某未知事物时,可以将这一句法成分提前置于句首,成为有标记主位,引起受话人的注意,达到突出未知信息的目的。在汉语中常见的焦点标记是由判断词发展而来的“是”,将其置于未知信息前,使这一不确定的信息成为句中最重要的成分,成为焦点。

(二)英汉语造句方式

1、形合法.英语在句法结构上侧重于形合,语义的合成主要通过关系词这个外显形的标记来实现。在句子成分并列时,汉语可以省略关联词,而英语中无论是词、词组还是句子并列时,想要连贯地传达信息,必须使用连接词。英语的复合句一般情况下不可缺少关联词,如果没有关联词,分句之间就要使用分号,而这样会使句子结构显得松散。这些连接词起到各类逻辑语义的作用,帮助受话者清楚地明白发话者的逻辑思维的来龙去脉。如:(1)Therewassuchalotofrainthatwecouldn’tgoout.

2、意合法.汉语的词形缺乏变化,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主要靠词序来决定。词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动词在句子里的分配位置。词序(即词在句中的位次)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词和词的结合比较自由,即结构关系往往不用形态标志来表示,成分省略较多,使句子结构既复杂严密,又简练经济。汉语的复合句经常省略关联词,只是根据分句次序或分句间的逻辑关系连接。句子语义信息的传递多用意合法,语义的合成主要通过无显形标记的动词来实现。其造句规律是按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句子的结构成分。如上例汉语表达为:(2)下这么大的雨,我们都出不了门了。由此可见汉语民族更注重的是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按时间顺序和逻辑规律来排列句子,不靠句法上的衔接。

三、英汉语句法结构反映信息结构的差异

(一)英语的信息结构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已知信息的标记有几种,如在词语前面使用定冠词,或者当某实体被认为在听话人头脑里处于可及状态时,说话人可用代词来指称,或者还可用语调作为一种手段来表现信息所处状态。表现在句法结构中,未知信息被放置于非常的位置,处于突出的地位,已知信息被放置于句中的次要地位,其中最典型的句型就是分裂句及被动语态。

1、分裂句.分裂句主要用来进行强调。(3)ItwasFredawhophonedJacklastnight.(4)ItwasJackwho(m)Fredaphonedlastnight.在这些句子中,由于发话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不同,因而选择了不同的句法结构,通过信息在句子中的地位的不同,所得到的强调也不同,其焦点地位也不同。受话者在看到这些不同的句子结构后很容易就能理解发话者想要传递的新信息。如果发话者使用不恰当的信息表达结构,将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2、被动语态.典型的被动事件结构都由三个要素构成:施事、受事和动作。不论哪种语言,被动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把受事者置于主语的位置。在通顺的英语中,本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用被动语态,而并非有意识地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大多数被动句是不表明施事的,句首主位传递着已知信息,被动句的受事位于句首,属于已知信息,新信息处在述位的中心词项上:(5)Romewasnotbuiltinaday.发话者想让受话者知道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应对有关事件负责时才用“by+行为主体”结构。这一结构往往置于句尾,意味着特别强调其重要性:(8)Thewindowwasbrokenbyastone.

(二)汉语中信息结构的表达方式

1、信息结构决定语序.汉语的句法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诸如主谓、动宾、动补、偏正等句法关系意义,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动作与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意义,还存在着诸如陈述、话题、焦点和预设、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等语用意义。人们传递信息时主要手段是词序。汉语的无标记词序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汉民族更关注的是动作行为及这一行为对客体的影响,因此一般说来谓语动词后面的宾语或补语表达的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信息。但是主语也可以加上焦点标记,使其焦点化,传递新信息。这样一种结构在传递语义信息时往往会受到发话人的目的的影响。罗仁地认为语用关系(即信息结构)是汉语语序的主要决定因素。(9)我已经写好了信。(10)信我已经写好了。这两句话句子成分相同,但是传递的信息有差异,例(9)中新信息为句尾的“信”,例(10)中的“信”被移至句首,成为话题,具有已知信息的性质,新信息是后面的谓语动词。

2、信息焦点化.当叙述的对象是未知的不确定的事物时,汉语使用者把它放在句末,使其成为信息核心,或者放在动词后面,由此强调这一事物,成为句中的焦点。(11)在院子里有一只狗。(12)有一只狗在院子里。这两句中,例(11)里新信息在句末,而例(12)中狗作为新的所指放在动词后面被引入,是新信息。在汉语中,话题表示的是语境中已被确立的旧信息,焦点则是最重要的新信息。其典型的焦点标记为由判断词语法化而来的“是”。如:(13)他是昨天来的。

四、结论

语言作为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出于某种交际目的运用语言时,会根据自己的意图及对受话人所做的猜测来选择句子结构,以达到顺畅的交流。英语和汉语民族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表达信息的方式也不同。英语多通过形合法造句,句子信息结构必须通过形式上的语法规则进行关联。与此相比,汉语多用意合法来造句,句中的信息内容多通过逻辑语义关系进行关联。

参考文献:

1.JohnI.S.Seman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M.A.KHalliday.ExplorationintheFunctionofLanguage.EdwardArnold.1973.

3.何自然.信息理论与英语结构.http://www.pragmaticschina.com1981.

4.陆国强.英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明(1979—),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李效林,(1978—),男,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