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生态公园植物造景风格及其特色赏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云溪生态公园植物造景风格及其特色赏析

凌敏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60

【摘要】公园,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植物造景是公园景观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有着标识、指引、氛围渲染等较为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调查分析云溪生态公园各景观节点的植物配置情况,初步探讨及赏析其造景风格及景观特色,以期为日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有用的依据。

【关键词】公园;植物造景;景观;生态

1公园简介

云溪生态公园位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西侧山麓,是广州“三年一中变”中,白云山由南至北全长8.5公里的西侧绿化休闲带的首期工程,是目前广州市最大的开放式生态公园。公园依白云山而建,占地面积约20万㎡,绿化覆盖面积多达19万㎡,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公园“绿色、生态、环保”的主题。

公园内景观自然、格调清新,丰富的植物群落将山体、溪涧、池塘及建筑巧妙结合,营造出一个山水一体、如诗如画的休憩环境。根据植物群落和景观分布,公园分为叠水园、果香园、观荷园和大红花园四个景区,层次分明、聚散有致,力求让游客能充分领略到公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亚热带风情。据测,沿路森林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6500个/cm3,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公园。

2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构造,也是生态园林施展其生态作用的基本,通过合理地调节和转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构造与散布格式,就能形成构造与功效相统一的良性生态体系──生态园林。[1]云溪生态公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植物种类多样,高、中、低层植物分布均匀、错落有致,植物色彩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2.1公园正门

2.1.1绿色人行天桥

公园正门前广场正对着一条横跨白云大道、连接广州新体育馆和云溪生态公园的人行天桥,其亮点以绿色著称,是广州市第一条绿色人行天桥。沿天桥两侧种植的绿色植物,如同给天桥穿上了一件绿装,很好地弱化了钢筋混凝土天桥的冰冷和僵硬;斑叶垂榕和勒杜鹃的加入,更为这件绿色大衣点缀了几分色彩。此外,考虑到白云大道上过往车辆的快速通行,沿着天桥栏杆大面积栽种勒杜鹃等绿篱植物,以增强司机在快速前进时所感受到的视觉效果。绿色人行天桥的配套设计,可视为生态公园的一个延伸,使路人在穿行其中时,可以充分感受到广州市自然与现代化融合的气息。

2.1.2正门前广场

由于正门是公园给游人的第一印象,为切合“生态”的主题,公园大门造型以叶子为原型,既表达了绿色的概念,又形成一个框景,隐约透露着园内的生态景观。连接大门的是一堵极具特色的围墙,它既像一片片相连的叶子,又像DNA的平面构造,且围墙的线条与周围建筑物相一致,将云溪生态公园衬托得景色无限。但是,围墙的存在虽方便了公园的管理,却渗透着一种人为制造的气息,破坏了公园的“生态”感。为削弱这种人造气息,设计者利用浓厚的绿化配置对围墙进行修饰,使其隐藏在植物群落之中,游客轻易不可见。

前广场两侧的植物造景大体对称、细节各异。大门左侧组景以公园导游牌为景观主体,金叶垂榕为植物背景,同时树下衬托花叶假连翘、红桑等彩色地被植物,再点缀上一丛红花勒杜鹃,整个植物背景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很好地突出了景观主体。大门右侧组景则以参天的大叶榕为景观主体,配上蒲葵等绿色植物形成浓厚的绿色背景,既与色彩丰富的左侧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又展现了云溪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性。

2.1.3主入口广场

进入公园,连接正门的是主入口广场,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主入口广场的中轴线长度有限,但利用六株盆架子对称列植,塑造出了一条短而简洁且又不失大气的迎宾大道。此外配合两侧对称的波浪式花基设计,为公园中心主景区——叠水园埋下了良好伏笔。

正对大门的是规则式弧形花基,它既将主入口广场自然围合起来,又与正大门形成对景。弧形阵列的黄金榕球犹如公园张开的双臂,热情地将游人拥入生态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弧形花基背后,是自然式种植地,错落有致的乔灌草层搭配,将公园由规则式向自然生态过渡,暗示着云溪公园生态之旅即将开启。但美中不足的是自然种植地中植物配置过密,完全遮挡了游人的视线。如果能再合理调整植物配置,隐约露出连接主入口广场的中心主景区——叠水园,那将会使游人的视线得到延伸,更好地勾起游客进入公园探秘自然生态的欲望。

2.2叠水园

公园的中心地段是主景区叠水园,由三个天然水塘组合,水有三叠。突兀的山石或把水分成层次、或在草地上独成景观,水塘上储红色的景观桥与绿色的白云山相衬,加上山涧旁丛丛蕉树、竹子、野花组成的自然美景,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好一派红桥、绿树、白云、人家的如诗如画般景象。

水塘两边是结合原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种植,落羽杉的加入,增添了几分水乡之感,每到秋冬季节,落羽杉的枝叶变成棕红色,毅然成为绿色大自然中的一个亮点,丰富了大自然的色彩;南洋杉的加入也打破了过多弧线形天际线而产生的沉默,尖塔形的树冠脱颖而出,恰到好处地刺激了游客的视觉神经,缓冲审美疲劳。

2.3果香园

沿山路往右前行是果香园,此园是在原果树科学研究所植物种植的基础上补植一些新果树品种而形成的。配合主题,该区域内的行道树以芒果树为主景,荔枝、龙眼、杨桃等果树种类繁多。多种岭南果树组合种植,点缀美丽针葵、散尾葵等棕榈科植物,使果香园既具岭南果园的特色,又散发着亚热带公园的风情。

2.4观荷园

荷花俗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素有“花中君子”之美誉。观荷园位于叠水园左侧,园内荷塘中种植了包含20多个稀有品种的各色荷花及睡莲。

荷塘驳岸采用仿生态的驳岸处理,种植池隐藏于岸边水池中;荷塘内的荷花成散植状,时而三五株成组,时而一两株飘零;池畔自由搭配水石榕、水蒲桃、水杉等适合水边生长的乔木,点缀花叶艳山姜、海芋等耐阴湿的地被植物……整个池塘宛如一个原生态的自然荷塘,不着一点人工痕迹。

此外,驳岸边上穿插种植的旅人蕉与周边乔木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驳岸边的植物形态和叶形变化。

2.5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是将叠水园、果香园、观荷园和大红花园有效连接起来的必不可少的空间,其植物景观的搭配不仅要和四大园区的植物造景相融和,还要切合公园自然生态的主题。

2.5.1园路

园路是空间连接的重要元素,不同区域的园路植物配置既要与相邻园区的植物造景相协调,又要各具特色、具有指引性。如各园区分别以一种乔木作为主要行道树——叠水园用桃花心木、果香园用芒果树、观荷园用大叶榕,于是,沿着园路一路走来,行道树的变换提示着游人园区的切换。

然而,如果所有园路都只按园区机械划分为三种的话,公园的植物景观将变得相当呆板,破坏生态感。故过渡区的园路需要采用不同的植物造景来丰富道路生态景观,如适当区域用竹丛作为背景,既自然生态,又增加了几分诗情画意。

2.5.2散步小道

散步小道的使用增加了游园的趣味。或是蜿蜒细长的趣味小径、或是形状各异的休闲汀步,配合两侧时而紧凑时而开阔的植物配置,使游人走在其中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2.5.3集散空间

在云溪生态公园里游览,不时会看到一些开阔的疏林草地,开阔大草坪的使用,既增加了游人在自然中的参与性,又解放了游人的视线。同时散植的乔木,既为游人提供了休憩的遮阴之处,其阳光下稀疏的影子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3.结语

公园是“都市的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空间,是市民健康所必须的生态基础设施。云溪生态公园植物种类繁多、布局结构合理,外表看上去雄伟壮观,身处其中却又处处温馨。公园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管理却因其生态科学的园林系统自我调节功能而大大节省资金。它不但充分发挥了其生态和景观方面的功能,更重要是其本身生态结构的合理性为广州市发挥了巨大的环境保护效应。

参考文献

[1]陈芳清,王祥荣.从植物群落学的角度看生态园林建设[J].中国园林,2000(5):35-37.

[2]周智勇.建设有生物多样性特色的园林城区[J].中国园林,2001(3):51-52.

[3]翁殊斐,陈锡沐.广州市公园植物景观特色与品种配置相关性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1):42-45.

作者简介

凌敏(1986.11——),女(汉族),广西梧州人,中级工程师,本科学历,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