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关系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用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关系浅析

雷玉河滕原(中船重工725所医院河南洛阳4

【关键词】服药时间药物疗效关系

1讨论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就诊的患者,诊断明确,服用同样药物,因用药时间不同,可产生明显不同的疗效。随着对医学知识的再认识,我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除与病人所患疾病与药物本身的性质、用量大小、用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1]。

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可大致将用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紧密联系归于以下几种情况:

1.1由身体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用药时间从而影响了药物疗效

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和血压的变化、血糖的含量以及激素的分泌等功能,都有昼夜及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被称为“昼夜节律”或“生物钟”[2]。药物的应用时间必须要与人体生物钟节律相协调,才能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如皮质激素类药(人体内源性ACTH和糖皮质激素泌分有昼夜节律,血药浓度以上午7-8时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到午夜降至到最低点,故主张“激素清晨顿服疗法”[3])、抗高血压药(人体血压有两峰一谷现象,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最高,晚上18时逐渐降低,到凌晨3点则降至到1天最低,所以应在上午9-10时及下午5-6时之前半小时给药,从而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利尿药(利尿药物在人体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密切相关,如双氢克尿塞以早晨7时服药副作用最小,而速尿于上午10时服用,利尿作用最强)、他汀类(因为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应晚上服用)、补钙药(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因此补钙药临睡前服用可使钙剂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等等。

1.2由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用药时间从而影响了药物疗效

疾病也有昼夜节律波动现象,药物的应用时间也要与疾病的生物钟节律相协调,才能提高药效。

这类药物如平喘药(因为哮喘多在凌晨0-2时发作,所以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较佳)、阿片类镇痛药(因为痛觉以午夜至凌晨最敏感,所以应睡前服用)、抗感冒药(感冒的人,一般上午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晚间鼻塞较重,抗感冒药于症状较重时用药治疗为宜)、溶栓药(心脑血管急性梗塞根据血栓形成的机理,需12小时内溶栓治疗)等等。

1.3由药物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用药时间,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由于药物的剂型、理化性质以及在体内的反应不同,也要调整用药时间,才能达到最佳药效。

这类药物如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抗生素类药(因排泄较快,为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应每隔6小时服药一次[3])、铁剂(富马酸亚铁,硫酸亚铁等含铁补血则应在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7点服用在血中浓度增加4倍,疗效好)等等。

1.4多种综合因素决定了用药时间从而影响了药物疗效

由以上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应及时调整用药时间,提高药物疗效。

这类药物如降血糖药(既要考虑降血糖药物的作用机理,还要考虑身体的生理,来决定降血糖药物的用药时间)、H2受体拮抗剂(胃酸的分泌有白天少夜间增多的规律,白天胃酸分泌尚有食物中和,夜间胃酸的分泌对溃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的吸收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时吸收快,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出现过早,与食物中和胃酸的作用重叠,达不到减少胃酸分泌的目的。本类药物睡前顿服,不仅方便病人用药,而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及降低溃疡复发率[3])等等。

2结论

综上所述,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否则,会导致病情的愈后迟延、反复或加重。因此,作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童细荣,合理用药及其影响因素[J].医药导报,2003,S1:117-118.

[2]张文,时辰药理及用药时间[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9):90.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