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张罗罗

(青海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强化高校英语公共课的学习,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

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

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

2、教学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效果偏低的原因之一。

3、教学培训缺乏“创新意识”

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二、高校英语教学改进方法

1、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能力

(1)熟练的口语、书面语运用能力。

(2)知识面宽。有广博的语言、语言应用知识和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背景。

(3)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和和睦的学习环境。

(4)了解学生需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5)善干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组织以准确流利为目标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6)善于在课堂上把握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倍养,注意使学生增进对语言应用体系的了解。

(7)明确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高校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知识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律,组织、加工学科知识(技能)后形成的知识,通常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为目的。若教师已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能基于对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课堂氛围)的准确把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生动的措施和方法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教学思路方法

(1)切实提高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书面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注意从语言应用体系的角度把握课堂讲述内容。

(2)鼓励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对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

(3)积极开展教学互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4)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明确自己角色地位,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营造生动和睦的学习气氛。

(5)摸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总之,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强化高校英语公共课的学习,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人才。

作者简介:张罗罗(1972-),男,汉,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讲师,就职于青海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任公共教学部英语教研室主任。2014年赴英国里丁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高校公共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