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性疾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性疾病

解先念赵海蓉

解先念赵海蓉东平县中医院(山东东平271500)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028-01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及其连结组成。脊柱连结紊乱是指连结椎骨的椎间关节、椎间盘和韧带等器官、结构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结构紊乱、组织退变及代谢异常等病理性变化。

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是指由于上述病理变化所引起的临床病症。如椎间盘突出症、小关节紊乱症、颈椎病及椎骨滑脱等。牵引正脊法是以让患者处于牵引条件下,运用手法对紊乱的脊柱连结进行矫正为主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1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1.1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直立是人类的特有功能,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架和中轴,在形态结构上体现出与其功能的高度统一性。如S形的脊柱弯曲与直立行走时的身体平衡相适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椎体形态与直立后的身体稳定和承受椎体节段以上部位的身体重量相适应,这些都是人类根据应力需要长期进化和发育的结果,与其他脊椎动物的脊柱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在脊柱疾患的诊疗过程中,有必要注意脊柱的直立功能。

1.2脊柱运动与稳定的协调性脊柱具有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和环转的三维运动功能,可发生前后、左右、上下和旋转位移。而进行这些运动时一般都是相邻的几个连结节段的联合动作。

虽然单个连结节段的活动范围有限,但整个脊柱的活动范围则非常大。任何连结节段的任何环节异常都将影响整个运动链的活动,而整体活动势必影响到相应的连结节段。某一连结节段被固定后,有关负荷会转移到相邻的连结节段,从而使相邻连结节段易于出现运动损伤而紊乱。

1.3脊椎连结节段的整体性:脊柱连结节段包括相邻的椎体、椎间盘、椎弓及其附属结构、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横突、棘突及相应部位的韧带等,是脊柱活动的最小功能单位。同一连结节段的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和一对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变化是连结节段运动与稳定的基础,任何运动都是椎间盘与其对应的一对小关节三点的联合动作。

2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病理学特点

2.1多节段病变常同时或先后发生:脊柱运动一般是几个连结节段的联合动作,能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异常应力往往同时影响多个运动节段,造成多个连结节段的共同损伤,而以某一节段的表现为主,其他节段次之,或病变形式不同,如相邻多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病变等。

脊柱连结的某一节段被固定后(如椎体融合手术后),运动时相应的载荷应力会累加到相邻的节段,使相邻连结节段更加易于损伤,从而导致多节段病变和使病情复发或缠绵难愈。

2.2同一连结节段的多部位紊乱并存:位移和损伤性炎症是连结节段紊乱的早期基本病理变化。椎体与关节突的一体性,以及运动时椎间盘与一对小关节三点间的联动性,决定了施加到上述任何部位的应力必然影响到其他部位。一个部位的损伤常常与其他部位的损伤并存,如椎体位移必然伴随小关节位移、椎间盘形态改变和韧带的损伤,椎间盘突出常常伴有小关节和椎体的位移及椎屈曲度的改变等。

3“牵引正脊法”治疗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基本方法

3.1腰椎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腰小关节紊乱综合征、腰肌劳损及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方法:设置牵引力度,加力牵引后选用牵引-摇摆抖动、牵引-屈曲推弹、牵引-背伸扳弹、牵引-侧屈扳弹、牵引-旋转-捻压等手法。

3.2胸椎适应证:胸椎小关节紊乱等。方法:固定方式,束胸带较之上移。设置牵引力度,加力牵引后选用牵引-摇摆抖动、牵引-屈曲推弹、牵引-背伸扳弹等手法。

3.3颈椎适应证:颈型、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设置牵引力度与时间,加力牵引并配合摇摆抖动等手法。

总之,“牵引正脊法”对于脊柱连结紊乱性疾病的治疗是着眼于脊柱结构与功能统一协调性,脊柱连结节段的整体关联性,根据个体病变的侧重点与病理特点进行辨证诊断,采用个性化相对规范的正脊手法进行矫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