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设计的“三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语文作业设计的“三性”

周键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分校周键

语文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载体。传统教学的理论影响下,教师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应试色彩较重,学生疲于完成老师的各项作业,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既没有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没有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那么,小学语文作业应如何设计呢?

一、操作的实践性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写”作业成了最主要的形式,我们要反思如何来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

实践型作业就是旨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业形式。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多实践。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堂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实践性的作业形式多样,可以立足于课堂,根据课文教学的要点进行适当地拓展,例如,我们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业出一期有关小动物的手抄小报,这不但深化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习报纸排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习终身受益。再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鼓励学生阅读少儿版的《水浒传》,再选择其中一个最感兴趣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二、内容的综合性

1.作业内容的综合体现在课内资料的整合。小学每册的课文不多,约有20余篇,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常常是孤立地来看一篇篇课文。教师如果做个有心人,也可以纵观全册书,来设计有综合性的作业。例如,学生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后,让学生再来读一读本册中她的另一首诗作品《夏日绝句》,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风格,进而加深了对词人生平经历和写作风格的了解。

2.作业内容的综合体现在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毕竟有限。书刊、影视、展览、旅行等等都可以成为作业内容的资源。如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可引导学生看《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学了《云雀的心愿》后,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森林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含义。这样就可以拓展了学习渠道,实现课内外的融合,益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内容的综合性还应体现在变强调巩固、积累知识的作用,为强调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的作用。传统作业中抄写,背诵相关的段落都旨在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如果设计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变记忆为运用,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有助于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过程的开放性

这里主要谈谈作业时空的开放。首先是作业完成空间的开放。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样也就使学生作业完成有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完成作业的地方除了在家里,还可以在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后,老师让学生去搜集徐悲鸿的一些有关马的名画,并制作一张电子小报。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实践,去体验语文的乐趣。

其次是完成作业完成时间的开放。小学生作业完成时间通常是一天,长则一周。其实有些大的专题性的作业可以留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有样有利用学生做好,做实。例如,笔者曾给五年级的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完成的时间是一个暑期的时间。作业是结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让学生来编辑一个奥运的专刊,里面的内容包括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资料,奥运明星的介绍,北京奥运会观后感等,这样有图有文,有搜集有原创。等到9月份开学时,几乎每个学生都是厚厚的一本专刊。我相信,这项作业完成的时间虽然长一些,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也会成为学生记忆深刻的一次作业。

第三是作业形式的开放。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的形式应是开放的,不能保守。将“听、说、读、写”与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业的形式还可丰富多样,可以有演说交际类作业,读写积累类作业。采集编创类作业,想象创编类作业,考察探究类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