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独生子女教育审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1

班主任之独生子女教育审视

罗美林

关键词:独生子女班主任青春期反叛心理人际关系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在中学阶段,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最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我们怎么样进行独生子女的教育呢?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把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和综合地造就成功。”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说,教育学生必须讲究教育艺术。

那么在中学阶段,我们班主任老师又该怎么样做好独生子女的教育呢?笔者提出以下刍议。

首先,进行正确的青春期教育。班主任老师首先要组织其他老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变得多元化:中国家庭结构和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如:单亲家庭,组合家庭)对子女造成心理困难尤为突出;电视网络等各媒体对中学生的影响占很大比重;学校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育日益片面化,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疏忽之处;中学生也深感忙于学习,忽视了自我的心理健康,在这一群体中某些中学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身的能量向学习以外的方面转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理成熟提前与心理社会成熟滞后相矛盾,也就容易受到伤害。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中学生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在这个时候,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更要让我们注意的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其次,班主任老师和家长要经常交流,要学会怎么样关爱中学生。就现在的大部分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大多数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自然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肯做,好逸恶劳。这是因为家长太爱孩子的缘故,结果,最吃苦的还是孩子自己,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固然不必把孩子管得太死,但是,在中学阶段,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艰苦生活的情况,我们知道,教育最大的牵引力在于不满足,因此产生了集中力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教会父母怎么样去关爱自己的孩子。要让父母知道,给是教育,不给也是教育,要让家长学会制造欲望的空腹状态,致使学生去挖掘知识,达到学校和家庭结合教育的目的。

第三,班主任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反叛心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的生活中,家人经常唠叨孩子的过失,教师经常批评、不信任学生,就会很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知道,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受损,那么他的品德就危险了。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反叛心理重,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容易产生抵抗心理,教师和家长在此时的教育就更要谨慎。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每个学生在实际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人,了解他们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了解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记得有一个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骂一个学生是猪,是世界上最笨的,结果该学生从此不上该老师的课,很明显,这件事情深深地伤害了该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理是没有防线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信任自己的学生。

最后,班主任老师要教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在的孩子中,独生子女最容易养成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唯我第一,嫉妒心理极强的性格。这样的学生一旦离开家庭,是很难与他人好相处的,这样的学生挫折韧性也很差,那么,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要如何呢?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学校里要指导学生好胜心不可以太强,在自己胜利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别人,帮人就是帮自己,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作为家长,在家里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在中学阶段,我们就要慢慢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他们学会坚强,,面对挫折,不气不恼,只有不怕失败,不会气馁的人,在现代社会才站得住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