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刘娟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三大主要病因。DVT形成后轻者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除积极治疗外,护理也相当重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6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患病率达30%~50%,我国患病率为26%。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肺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因此,术后卧床患者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科近年来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6~72岁,平均49岁。长期卧床者6例,外伤3例,手术后7例,感染原因2例,住院天数10~15天。本组患者均于发病后1~2周内入院,入院时患肢较健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经10天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

2预防措施

2.1防止血流缓慢骨折患者手术后卧床、活动明显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在术后除做好一般护理外还要帮助患者翻身、排痰。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指导患者定期做下肢床上主、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2.2保护静脉血管保护下肢静脉血管,避免因内膜下胶原纤维显露,使血小板附着释放出组织活酶而发生静脉血栓。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提高静脉穿刺的技能,不要在一处反复穿刺。如局部出现静脉炎应选择新的静脉通路。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肢没有损伤不在下肢穿刺。瘫痪下肢静脉回流缓慢,静脉应用的各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长期滞留,特别是大隐静脉穿刺,更容易损伤静脉内膜。护士应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勿在一静脉反复穿刺,多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方式,并减少留置时间。

2.3防治原发病有些患者身体内已有栓子存在,因此,要严格入院后常规检查,询问家族史及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先治疗原发病。

3护理

3.1一般护理2一般护理鼓励患者饮水,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病情许可可进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保持大便通畅,养成一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血栓脱落。禁止吸烟、饮酒,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患肢位置高出心脏平面20-30厘米。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根据血栓形成位置,弹力袜使用时间不同,小腿肌肉静脉层血栓形成可用1~2周,而髂一股静脉血栓至少使用3个月,最好长期使用,以保护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

3.2观察护理严格床头交接班,及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指导。若发现患肢肿胀,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注意静脉穿刺避免选择下肢,避免静脉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静脉炎时应立即重新选择新的静脉通道,必要时用静脉留置针,尽量减少扎止血带时间,减少局部和远端血管的损伤。不宜静滴大量高渗葡萄糖,少用造影剂。

3.3主、被动运动?医生和护士要随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并让家属协助、督促。保证下肢的系统活动,避免因下肢活动减少而引发DVT。主动运动包括:患者每天自己踝关节背屈运动,由每日2次增加到5次;练习膝关节时用力收缩大腿肌肉,保持5s再放松,每天3次;直腿抬高运动。被动运动:从踝关节由下往上按摩双下肢,或用下肢功能康复仪进行患肢运动,循序渐进,由每天1次逐渐增加到3次。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患肢位置高出心脏平面20-30厘米。病情许可术后24h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运动,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同时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膝下垫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督促病人行深呼吸。每小时10—20次,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3.4药物疗法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7天,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优于每日给予2~3次口服抗凝剂等其它疗法。

3.5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是下肢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3.6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手术的刺激,患者面对疼痛和活动受限,多数患者表现为恐惧、紧张心理,这时要告诉患者面对术后出现肢体肿胀不要紧张,要严格按照医嘱,在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7每日指导深呼吸,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多饮水。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清爽低脂食品,多食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草莓、葡萄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粘稠度低盐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同时清淡饮食可防刺激性食物对血管的刺激。对胃肠功能差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及时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要求吸烟者禁烟。

3.8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仍需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溶栓治疗后1个月内不宜过多活动,以防下肢水肿,最初活动时间应为每次5~10min,每天不超过3次,其余休息时间保持抬高患肢,以后活动量可随肢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告诫患者禁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院后,要定时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4讨论

本文对18例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除了基本措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2周,抬高患肢,不可过度伸展或膝下垫硬枕,指导床上活动。②疼痛时遵医嘱给止痛剂,忌按摩和搓擦患肢,以免栓子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③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这些食物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可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造成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等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④不宜穿紧身内衣,以免血液瘀滞。⑤下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⑥若有浅静脉炎症时,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时间行走,站立变换负重,加强腓肠肌收缩。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肺栓塞症状出现,立即平卧,高浓度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⑧溶栓抗凝期间,观察过敏反应及并发症。⑨刺激性药物在饭后服用;定期随防。本组1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2.1%),此例患者经过35~74d的治疗和护理,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均痊愈出院。由此可见,加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鼓励患者早下床、多按摩等,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驹.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37-438.

[2]黎介寿.围手术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74-629.

[3]徐秋霞,王松,赵永志.血栓栓塞性疾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3-94,108-109.

[4]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26.

[5]布金鹏,石学锋,李金松.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病因素.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5):377.

[6]张岩,梁伟,王雪.骨科下肢大手术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