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研究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曲立峰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

摘要: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确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流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将其管理体系落实在临床治疗,辅助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我院10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两组,各50例,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完全一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管理护理,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水平给予高度的评价,其住院时间相对缩短,医疗费用相对降低。实验组的患者的治疗预防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新的护理理念和方法,降低了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的风险系数和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对我院服务水平的满意度。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建立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以来,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与优化管理小组,促使我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结合我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调查研究以及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总结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方法以及其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我院接收的10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其均在我院血管外科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其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3岁的范围内,其平均年龄为25.6岁,男27例,女2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42岁的范围内,其平均年龄为24.9岁,男26例,女24例。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均无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案,其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入院健康教育、预约各类检查,告知患者和家属或监护人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术前适宜、风险以及术中配合要点,还有术后的注意事项,实时观测患者病情的状况,我院严格按照常规护理操作护理;实验组采用管理护理的方案。首先我院需要建立系统深静脉血栓管理组,该组主要是由网络成员和临床护士组成,网络成员主要负责将其与深静脉血栓有关的案例记录在案,分析总结护理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对临床护士进行有关深静脉血栓理论知识、预防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护理水平;临床护士则是按照网络成员的指标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及时从其中吸取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护理水平。

1.3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一致的治疗方案,但是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其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管理护理的精心护理与预防,实验组的患者没有1例患有DVT的并发症,而对照组由于缺乏有序的管理以及全面的护理以及预防,对照组发现有3例患者患有DVT并发症,其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经常为患者术后的病症。部分患者手术已经非常顺利完成,但是术后没有得到全面的预防、护理,几天后患者下床,却突然死亡。究其原因是患者术后没有得到全面的护理,从而患有深静脉血栓,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殒命,因此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的水平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关键。

DVT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英文简称,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深静脉血栓及后遗症属于血管外科诊疗范围。DVT最严重的临床特征为肺栓筛,其临床表现为:10%~17%具有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的明显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突发性疾病,仅仅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因此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的方法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全面系统的护理管理是预防DVT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院应该成立系统的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即建立患者从出院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管理的体系,根据患者的数量以及病情安排护理以及管理人员,确保每位患者配备两位专业护理以及一位骨科医生,病情较重者则需增加护理人员以及医生。其护理方案需要医生、护士、家属以及患者共同参与配合,制定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与预防DVT并发症方案。

术前预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健康教育管理。其主要是告诫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例如戒烟、戒酒、禁止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建议其食用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适当的早期锻炼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指导;二是做好术前综合评估,引导患者做各项检查,确保患者各项指标均达标;三是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专项按摩;四是做好全面的药物准备,针对超出正常指标的患者进行药物调节,使其恢复正常范围。例如血小板计数超出范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抗凝药物。

术后预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预防静脉壁损伤。避免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抽血以及输液,大小经脉反复刺穿等有可能造成患者静脉壁损伤;二是术后抬高患者下肢,适当活动,促进患者静脉回流,患者家属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每日给患者进行专业的按摩,鼓励患者尽量下床活动;三是住院期间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其应该及时进行彩超和CTV静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并且患者出院时需要再次进行相关检查,确保患者无DVT症状。

出院后预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患者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主动进行适当的运动;二是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凝血情况;三是每个月定期进行复查,并由专门护士全程负责。

综上所述,静脉血栓护理管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护理管理可以从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预防和护理,确保患者在术前、术后以及出院后接受全面的预防以及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对我院服务水平的满意度和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秀芳,阎成美,林瑞娇,夏印.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3).189-191

[2]张健冰,严秋月.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6(30).3171-3172

[3]席小燕,林杨景,严小虎,林炎水.护理管理小组在预防骨盆骨折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4).2016-2017

[4]冯丹.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6(27).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