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邓国法

邓国法(宝应县中医医院江苏宝应2258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2组进行30周的观察后评价各组疗效。结果30周后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95.0%,对照组70.0%(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萎缩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99-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1]。据研究结果统计,在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极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发病人口的13.8%。本病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病发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随之加重。因此,也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化性病变。已经证实CAG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之一,癌变率为2.55%~7.46%[2]。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本病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但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现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单纯西药治疗40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采用2003年全国胃炎研讨会萎缩性胃炎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和病理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1.2.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使用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阿莫西林500mg/次,3次/d,呋喃唑酮100mg/次,2次/d。中药:采用辩证分型法治疗。①肝胃不和证主症: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发作与情绪有关,嗳气频频,嘈杂吞酸,舌苔薄黄,脉细弦。治疗当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香苏饮加减。药用:香附10g,苏梗10g,黄连8g,柴胡15g,陈皮10g,砂仁10g,吴茱萸5g,木香10g,白芍15g,厚朴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易饥,嘈杂、反酸明显者加龙胆草以清泻肝胆湿热;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止痛。②脾胃湿热证主症:食欲不减和嘈杂易饥者,部分患者伴有恶心或泛酸或胃部灼热,舌苔白腻或黄腻。治疗当清利湿热,健脾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15g,黄连10g,茯苓15g,黄芩10g,苍术10g,厚朴12g,白蔻仁10g,滑石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烧心、善饥者加贝母;痞满、恶心、纳呆者加佩兰、砂仁以化湿止呕、健脾开胃。③脾虚气滞证主症:胃脘隐痛,痞闷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面色萎黄少华,神疲乏力,泛吐清水,大便溏稀,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迟缓。治疗当健脾和胃,行气止痛。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10g,半夏10g,白术12g,茯苓12g,山药15g,木香15g,砂仁10g,黄芪30g,陈皮10g,枳壳15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伴有烧心、饥饿、嘈杂、疼痛者加五灵脂、煅瓦楞子以活血化瘀制酸止痛;脘闷、纳呆者加佩兰、砂仁以化湿、健脾、开胃;便溏者加炮姜炭、薏苡仁以温中健脾、止泻。④胃阴不足证主症胃脘隐痛或有灼热感。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苔薄少,舌红少津,脉细偏数。治疗当养阴益胃,缓急止痛。方用益胃汤加减。药用:北沙参15g,生地黄10g,麦门冬15g,石斛12g,玉竹10g,天花粉15g,白术15g,茯苓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伴有阴虚肝郁者加柴胡、当归以养血柔肝;食物难以消化者加神曲、生山楂、枸杞子以酸甘化阴;便秘者加瓜蒌、生地以养阴增液通便;气阴两虚者加生黄芪、生白术以补气健脾养阴;烧心、易饥者加乌贼骨,或煅瓦楞子以制酸止痛。

1.2.2单纯西药治疗组西药:使用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阿莫西林500mg/次,3次/d,呋喃唑酮100mg/次,2次/d。

以上治疗均以30天为一个疗程,在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后再巩固治疗为期一周,停药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胃镜检查转为浅表性胃炎或严重程度减轻2个级别,幽门螺杆菌试验阴性;有效: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严重程度减轻1个级别,幽门螺杆菌试验程度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试验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对数据采用软件SPSS10.0进行处理,进行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单纯西药治疗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组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2612295.0

单纯西药治疗组408201270.0

3讨论

萎缩性胃炎,隶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主要是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湿盛困脾,胃虚不能纳谷,胃燥伤脾,脾胃虚而肝乘之则气滞血瘀。本病病因暂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放射、重金属接触、缺铁性贫血、生物性感染、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此外,诸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酗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黏膜受损,一级胃大部分切除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黏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黏膜受损而发生萎缩。本病的病理特点为气阴两虚、胃脉瘀阻,属本虚标实之症。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可分三级: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由于本病症状不明显,病程较长,单纯西医治疗虽对癌症病变前的基础卓有成效,但在临床治疗上仍缺乏阻断和逆转这种病变的有效方法。因此,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供的契机。同时,我院通过对本病的详细研究,通过临床治疗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统计其有效率高达9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才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本病病理虚实夹杂,需在临床实际治疗中仔细辨认,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景云.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诊治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2570.

[2].赵霞,潘华峰,刘静.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研究进展.江西中医学院,2005,17(3):7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