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浅谈不合理用药

孙枫涛

孙枫涛(江苏省姜堰市中医药库江苏姜堰225500)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301-02

药品本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临床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临床上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趋势。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

1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1.1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各科均广泛应用。临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虽然应用抗生素治病能有效地治愈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但尚未肯定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未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而使用和预防用药的。滥用所造成的最后结果是耐药因子通过细菌之间的转化、转导、移位、接合等方式使耐药性增强,造成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其具体表现为药不对症,感冒用抗生素,临床普遍多见。

1.2儿童用药不合理

①儿科患者针剂、输液使用的频率过高。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是口服能达到疗效的就尽量口服给药,不要采用注射剂。虽然注射给药作用快,同时也方便给儿童采用,但其中存在不安全性,尤其是在输液中加入过多的小针剂时,使治疗风险增加。②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所有喹诺酮类药物均具有软骨毒素,能够损坏属于发育阶段儿童的关节软骨,在此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上,对于年龄上的划分没有完全明确,大体上以18岁为界,笔者认为在18岁左右应尽量避免使用。

1.3用法不合理

①服药时间不合理。大多数胃药如增强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抑制胃酸分泌药都应该餐前服用。还有部分降血糖药的吸收受胃内容物的影响,餐后服用使其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故在餐前服用;

②给药次数不合理。如:罗红霉素0.15g,3次/d,但口服T1/2为8.4—15.5h,故应为成人一次0.15g,2次/d;氨氯地平5mg,3次/d,因氨氯地平属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故只需5mg,qd。

1.4不恰当的联用

速效杀菌药物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β-内酰胺抗生素属繁殖期杀菌药,作用机制在于干扰细菌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失,细胞液泄出而死亡,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林可霉素,为速效抑菌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β-内酰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但近来有报道,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酯二者在治疗非典型肺炎上有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笔者建议如果确实要联用,首先使用杀菌药,然后使用抑菌药,即在输液的前后顺序上要注意。

1.5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

现在由于制剂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许多药物制成各种剂型以供临床选择,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药物在体内有较长的作用时间,通过口服缓/控释制剂能够方便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可以说一片药就是一个释药系统,服用时需整片吞服,不应将药片随意嚼碎或分割开服用,否则可能破坏释药结构的完整性而导致药物在体内短时全部释放,非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拜心同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但由于临床医生不够了解药物的特点,随意给病人减剂量服半片,药物分割后,在体内会迅速释放,体内药物浓度骤升,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这样就达不到缓释、控释、长效的目的。而有些肠溶衣药也不应该分割开服用,这样就会加大胃肠道的反应。

1.6用药物剂量偏大或偏小

剂量偏大主要表现在: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不知道其药物剂量,或者是在用药时未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具体化,老年人一般用药在成人的2/3~3/4为宜,儿童则应根据体质量、体面面积使用。

2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针对存在上述不合理应用的原因,组织并成立一个临床药学科室,已经势在必行。临床药学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它涉及到临床药理学、时辰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诊断学,对医院确是一个挑战,但它确实是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当前医院药学正面临着一个转型阶段,制剂已不再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而是向临床药学发展。功能性的转变,迫使医院要适应其发展,迎接挑战。

医院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加强宣传学习,搞好专业培训。加大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和人员培训的力度,定期举办合理用药相关方面的学习班;②编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专刊-《药物通讯》,交流和报道各种临床药学有关的信息;③开设门诊药物咨询窗口,给患者提供药物方面的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④处方抽查与审核、评价。在门诊、住院药房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分析。同时写出分析报告,登在《药物通讯》上;⑤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的监测,这些药物主要是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⑦与临床进行沟通,查阅病历,对新药进行有效的临床监督与观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