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100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依达拉奉治疗100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博

(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治疗前后CSS评分、BI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SS评分和BI指数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8d后,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CSS评分,提高BI指数,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33-02

众多的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往往有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的障碍,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所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临床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缺血、出血、缺氧、神经递质衰竭以及毒性物质的蓄积等病理变化所致[1]。氧自由基就是在外伤性脑损伤产生的毒性物质之一。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在外伤性脑损伤的病理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脑组织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浓度高、抗氧化能力差和氧耗量高而对脂质过氧化特别敏感[3]。因而,自由基清除剂如依达拉奉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院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的一般情况如下:①依达拉奉治疗组:共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为42.5±5.4岁。②常规治疗组:共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1~59岁,平均为33.5±6.4岁。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比例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为减少其它药物的干挠,所有入选患者要求在住院前1个月内,没有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或者茶多酚、银杏叶制剂等抗氧化药物的病史。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无论手术与否,在采用常规治疗颅脑损伤的药物,消炎、营养神经、止血以及降低颅压基础上,每日静点空白生理盐水100ml两次。依达拉奉治疗组:前1部分的治疗方法完全相同,在空白生理盐水内要加入依达拉奉针剂30mg静脉滴注,要求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应用14d。

1.3疗效评价

采用①欧洲卒中评分(ESS,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②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时段为用药第1~14d,ESS和ADL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d、第14d各评定1次。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W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2W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W后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结果如下:在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7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4d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不良反应

所有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均动态监测血压变化,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观察患者皮肤改变,询问其主观感受。治疗组有皮疹2例、肝功能异常1例,均在1W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有肾功能轻度改变1例,也在1W后恢复正常。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颅脑损伤所致急性脑出血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给家庭、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压增高或者直接损伤,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并发生能量代谢的障碍,氧自由基反应增强,活性氧增多,过剩的活性氧可与细胞膜系统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使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对膜系统有很强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损害,膜的通透性增加,出现神经细胞自溶和脑组织水肿。依达拉奉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脑水肿、组织损伤以及延迟神经元死亡达到的。使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检查发现,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病人,其缺血大脑可以保存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1]。由于依达拉奉的化学特性,这能够抑制由水溶性以及脂溶基团触发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膜的过氧化,与已知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相比作用要好得多。依达拉奉无血液系统方面的不良影响,它对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出血时间没有作用,因而没有导致出血危险。本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药物,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晋,林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09-311.

[2]胡英允,郭玉雪.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6):139.

[3]黄本长,薛艳荣.依达拉奉对放射性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