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综合症的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绝经综合症的诊治体会

娄爱华

娄爱华(新疆喀什叶城县妇保健院新疆叶城8449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绝经综合症的病因分析,较系统地阐述了绝经综合症的成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一步认识和诊治绝经综合症,使广大妇女健康渡过这一时期。

【关键词】绝经综合症卵巢功能衰退诊治

【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47-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妇女的身体素质增强,平均寿命延长,全国总人口中女性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大,因而对绝经期和老年期出现的问题与治疗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对绝经综合症的诊治体会与同行们商讨。

1、绝经综合症(又称更年期综合症)临床表现

绝经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除少数严重患者可达十余年外,一般约持续1-2年。其典型症状大致分为特殊型与非特殊型两大类。

1.1特殊性型病因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絮乱而形成的。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1.1潮热、出汗,病人感到阵阵热潮涌上头部,面部发红,然后出汗,并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耳鸣、胸部压迫感,持续1-3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每日十余次或更多。

1.1.2患者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激动易怒、吵架、好哭、情绪低落、抑郁,自己无法控制自己。

1.1.3外阴与阴道萎缩,阴道干燥疼痛,外阴瘙痒,性交困难。

1.1.4因尿道缩短,粘膜变薄,括约肌松弛,常有尿频尿急或尿失禁,尿道口易产生红色肉阜,膀胱也因粘膜变薄而有反复发作的膀胱炎。

1.1.5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骨质疏松,肩部僵直乏力,懒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食性糖尿脂肪性大便,肠胃账气不适等。

1.1.6月经絮乱,绝经,乳房萎缩,变软,下垂,子宫萎缩,脱垂,盆底松弛,阴道壁膨出。

1.2非特殊型:非特殊型绝经综合症,属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倦怠,精力不集中,头晕,头痛,性欲改变等。一般症状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正常工作,属轻型,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便可健康的度过。

2、绝经综合症的治疗

绝经综合症因与内分泌的变化有关,与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家族,个人的体质有关,因此,症状的轻重因人而异,绝大多数妇女都能适应,不须治疗,但仍有一部份人因症状较重,须经治疗方可度过此期,其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一般治疗和激素治疗两类。

2.1一般治疗

2.1.1精神,心理治,多数绝经综合症症状如焦患及抑郁,均应先给予解释和安慰等精神治疗,向患者说明绝经是一正常生理阶段,并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正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及含钙丰富的食物,预防骨质疏松,提高对疾病的耐受力。

2.1.3药物治疗

对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的同时须辅以镇静药物以助睡眠,如睡前服务艾可唑仑2.5mg或安定安定2.5-5mg,也可服用谷纵素20mg,每日3次。经以上药物治疗,大部份都能健康渡过。

2.2性激素治疗,主要选择雌激素,可辅以孕激素。

雌激素治疗,多年来,对于绝经综合症妇女能否应用激素治疗,一直存在分岐意见。有些学者认为该病因主要因雌激素不足而造成,应当设法予以解除,主张用雌激素治疗。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应用镇静剂或冬眠药物,即可减轻或消除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不必治疗,便可自行消除症状。另外雌激素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变,不易应用雌激素治疗。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具有片面性,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方可得到理想效果。

2.2.1雌激素的应用必须有实际需要和指症,绝经综合症妇女确因雌激素水平低而产生明显的神经血管舒缩性综合症状,影响工作及生活时,应当给予雌激素的补充治疗,因雌激素减退而造成的生殖器官萎缩等性器官疾病,也可替代性激素治疗,而与雌激素无关的性绪波动,则不易使用雌激素治疗。

2.2.2用药剂量以能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为宜,不易过量用药。用药时间应以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以致停药为宜。

2.2.3雌、孕激素合用可提高其它全性,因孕激素可减少靶器官的雌激素受体,降低雌激素刺激细胞使用,故临床上应二者合用。

2.2.4有些患者不宜使用雌激素,如可造成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生殖道异常出血,重症肝病时可影响雌激素的代谢和灭活,造成静脉栓塞会加重病情,乳房及子宫肿癌会促进其生长。

2.2.5经临床实践,证明雌三醇的衍化物尼尔雌醇是一种长效药物,对稳定神经血管舒缩活动有明显疗效,而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又小,不致引起子宫出血,对绝经综合症更适合。用法每次5mg,每月1次,症状改善后维持量为1-2mg,每月次,或每周服1-2mg。对生育年龄妇女卵巢切除后,症状常于一个月出现,除恶性肿瘤患者外,应及时用药,防止此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2(6)348.2

[2]乐杰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6)320.

[3]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