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特色社区干预研究

/ 2

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特色社区干预研究

万巧千史慧敏周瑞凤王军霍素坤马雪梅禹

万巧千史慧敏周瑞凤王军霍素坤马雪梅禹春如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102200)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药特色方法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评价其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为探索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优势和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将入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分为中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对干预组采取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至少1次中医体质测评,不少于4次的一对一随访指导;在辩证基础上运用耳穴压豆、茶饮、足浴、中(成)药等中医适宜技术;对照组按日常规范化管理,观察期1年。结果:干预组血压、血糖控制率有明显提高,健康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病人保健知识知晓率、情绪调适能力、自我保健意识、体育锻炼、饮食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社区中医干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中医药适宜技术及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善高血压、糖尿病人健康行为和生命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高血压、糖尿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1],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也不乐观。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辩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疗效肯定,但如何参与慢病管理却有待探究,本研究通过观察中医药特色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的效果,旨在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24-0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在昌平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4000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各20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随机入高血压或糖尿病组,年龄最大83岁,最小41岁,高血压组患者中男1200例,女800例;糖尿病组患者中男981例,女1119例;两组患者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

入选标准:高血压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未用降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降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即符合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2hPG)≥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另日测定血糖确认。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或结核、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者。

1.2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慢病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中医干预组在常规社区慢病管理的基础上,提供1次中医体质测评,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分型进行中医干预:合理应用中成药、耳穴、茶饮、足浴、针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每季度进行1次生活起居、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导引等中医健康指导和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患者操作的中医技术,共4次。观察期1年。

1.3观察指标四组患者分别于观察期前后检测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期前后分别进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评定;中医药服务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干预前后组间t检验和净差值t检验评估干预效果,(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至观察期结束高血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有959人、糖尿病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有988人获得完整资料。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

2.2高血压干预组和对照组管理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干预组和对照组管理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高血压、糖尿病是社区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慢性病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3],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已超过1.6亿,成人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4],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其生命质量堪忧。因此在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中,重视血压、血糖等达标率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生命质量的改善,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糖尿病,效果明显,尤其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5]。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症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了中医药干预在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的优势。

3.2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可有效延缓、防止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6]。本次研究中高血压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有明显提高,达到84.35%,高于《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控制率[2];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是显著减少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8]。本次研究糖尿病组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血脂的控制均不理想,可能与患者惧怕降脂药的“伤肝”“伤肾”,不规律服药甚至擅自停药有关,也提示我们对糖尿病的血脂、血压管理要有更加有力的措施。

3.3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患者依从性差,健康教育难以实施一直是让社区医生棘手的难题,中医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居民心中有深厚的根基,中医药文化也很受居民喜爱,体质辨识、起居膳食、情志调理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指导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对提高患者知-信-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依从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慢性病的干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离不开患者的主动参与,培养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已经是共识,耳穴、茶饮、足浴、穴位按摩操作方便、简单,患者易于掌握,适合居民自助保健,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是最受欢迎的干预方法,经济成本相对低,值得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推广。

总之,中医药参与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其经济效益和参与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文.第六届亚太高血压学术会议报告[C].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综合防治研究文集2009S1:10-13。

[2]刘力生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医学前沿杂志[J].2011,5(3):42-93

[3]包思敏,张开金.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1):3888-3890.

[4]2011世界糖尿病交流大会暨中英糖尿病医学交流与中英医疗合作交流论坛[Z].2011.

[5]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规范.[S].2011.

[6]刘梅林,范琰.高血压防治的现代理念[M].全科医学与疾病管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编著2009S1:51-61.

[7]杨文英,纪立农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