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檀晶

哈尔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9

【摘要】目的:研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的时间段内治疗、护理的8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霉菌性阴道炎护理方法。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在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上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好,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比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可以在临床上扩大应用范围。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fungalvaginitispatientsstagedcareintervention.Methods:86casesoffungalvaginitispatientsinourhospitalinJuly2015toJuly2016periodoftreatment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of43patients,onegroupof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takeregularfungalvaginitistreatmentmethods.Anothergroupwastheobservationgroup,conductperiodicnursinginterventionintakingonconventionalmethodsofcare,nursingeffectofcontrast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ndrecovery.Results:Theresultswerebetterpatientcare,treatmentefficiencywassignificantlyhigherin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recoveryisbetter,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ursinginterventioninthecareprocessstagefungalvaginitispatientscanimprovetreatmentefficiency,canexpandthescopeofapplicationinclinicalpractice.

【关键词】霉菌性阴道炎;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Keywords】fungalvaginitis;applicationstagenursingintervention;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40-02

霉菌性阴道炎又叫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由于卫生习惯不良、阴道PH值发生改变或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缺乏复合维生素B和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的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经过对本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的时间段内治疗的8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的观察研究发现,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方法,先具体方法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8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86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她们的年龄为22~49岁,平均年龄为32.12±13.31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严重者出现尿频尿刺痛、性交痛等。妇科检查小阴唇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阴道内有较多的私稠白带或白膜覆盖并伴有浅表溃疡或糜烂。初次发病的患者有40例,二次及二次以上发病的患者有46例。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平均病程(34.6士12.4d),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29.2士7.4)岁,观察组43例,平均病程(34.6士12.4d),年龄为22~49岁,平均年龄(29.2士7.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膀胱截石位用棉签轻擦外阴阴道、采用浓度为10mg/L臭氧水进行阴道冲洗,1次/d连续使用6d,并于睡前口服伊曲康哩胶囊200mg,1次/d。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即在妇科检查时间护理人员使用一次性中单,同时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后将阴部充分暴露出来用碘伏进行阴部消毒擦拭后用臭氧水冲洗患处。除此之外,告知患者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抓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倡导科学的性生活,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阶段性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以下护理措施:应用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妇科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往往认为是性病,难以启齿,因此患者经常表现出害怕、恐惧的心理。同时也可能出现由于患者害怕治疗之后还存在一定症状,因此不敢面对疾病,心绪烦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疾病。因此,护理中首先应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需要告知患者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引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充分配合;同时需多体贴与关心患者,引导患者遵循医生嘱托积极治疗,向患者介绍该病治疗的成功范例,告知患者只要积极治疗,该病可彻底根除,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在药物护理方面,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常选择药物治疗,即在臭氧水清洗基础上给予康唑胶囊治疗。若用药一段时间后,外阴瘙痒等症状未有明显改善,甚至存在过敏症状,则需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检查并实施对症治疗。在饮食护理方面,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肥腻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必要的保健指导,保健指导是从患者的生活细节入手,即通过生活细节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性,引导患者科学锻炼,增强体质。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平时要注意卫生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河增强阴部的透气性要勤洗勤换,特别是治疗时所穿的内裤要使用专门的浴盆避免与其他的衣物同洗要高温消毒后太阳暴晒。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之后恢复效果明显,对照组患者护理之后的恢复效果相对较差,且两组间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第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此86例患者观察组中的43例患者均未出现阴道炎复发的现象,而对照组的43例患者中出现一例复发情况。

3.讨论

霉菌性阴道炎为妇科常见病多由阴道内部环境改变患者免疫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因素引发。其发病原理为,正常女性阴道内的环境是一个弱酸性的环境,然而,在这种环境下,霉菌会呈现出抑制生长的状态。当女性阴道内的酸性升高时,霉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诱发霉菌性阴道炎。目前,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医院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白带增多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及芽抱。在治疗前的护理主要包括,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室、用浓度为0.5%的含氯消毒液拖地,告知并为患者解释冲洗阴道的作用以及冲洗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处理患者用过的器材和仪器,如一次性冲洗袋、消毒窥阴器和冲洗液等。阶段性护理干预涉及到一系列的护理内容,其中心理护理主要从患者的心理状况出发,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患者心理上的负担,使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自觉配合治疗。从患者的生活细节入手,即通过生活细节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的护理过程包括在为患者冲洗阴道时应尽量保证动作的轻柔,以免损伤患者的尿道膜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应先冲洗阴道再上药、上药时应直接将药推进阴道的后穹窿处、治疗期间不能进行性生活和盆浴洗澡、经期可暂停治疗。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从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告知患者应该保证阴道的清洁、干爽,应尽量避免搔抓外阴,内裤要单独清洗并及时晒干,便前、便后均应洗手。告知患者卫生巾和卫生护垫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临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以洗液及栓剂为主但存在易反复发作受患者情绪、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压力等影响。重视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组研究中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及阶段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阶段性护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并且,做好卫生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是提高霉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的重要措施。因此,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菊.保妇康栓和唯阴康治疗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8(32):3955-3956.

[2]周小飞.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11):1544一1545.

[3]侯朝霞.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在门诊的护理与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9):1248-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