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烧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护理

/ 2

刍议烧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护理

汪涛

刍议烧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护理

汪涛(武钢集团鄂钢医院护理部湖北鄂州43600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174-02

【摘要】烧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均常见,它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气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等引起皮肤甚至深部组织的损伤。其中热力烧伤占80%左右。烧伤一般可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反应两种病理生理变化。局部变化一般决定于热力的高低和与组织接触的时间。临床上可分轻度烧伤、中度烧伤、深度(严重)烧伤三种。烧伤病人的全身反应主要取决于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临床上大体可分三期,即: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近年来,我国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救治,即在抗休克、切痂、抗感染、治疗败血症以及护理等方面,虽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些临床成功,但在对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救治和护理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为在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救治和护理不及时或不得法,而引起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关键词】烧伤病人休克期临床护理

烧伤病人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内,烧伤局部有大量血浆样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而丢失于创面和渗出至组织间隙。这种渗出变化以烧伤后6~8小时最快,48小时达到高峰继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和形成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烧伤可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引起血红蛋白尿,加上肾缺血等原因,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抗休克是实施对烧伤病人救治的第一步,也是救治烧伤病人的最关键的一步。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护理病人非常重要。因此,临床上

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实践经验,正因如此,我们对烧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即要求我们在对烧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必须做到以下三项基本指标:

1补液的护理

救治烧伤病人休克的重点是快速静脉补液,以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证病人平稳地度过休克期。因此作好补液的护理是烧伤病人休克期护理工作的中心。补液护理要遵循以下三原则:

1.1补液量计算

静脉补液量计算可参考下列公式进行: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体和电能质液=[烧伤面积(Ⅱ、Ⅲ度)×体重(kg)×1.5ml(儿童1.8ml;婴儿2.0ml)]+基础水分2000ml(儿童70-100ml/kg;婴儿100-150ml/kg)。举例:某病人体重60kg,烧伤面积50%,第一天应补液量为:胶、晶体液=(50×60×1.5)+基本水分2000ml,共补液量为6500ml。

烧伤后第二个24小时,胶体与电能质溶液均为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半量,基础水分量不变。

1.2液体种类

胶体和电能质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应为1:1。胶体液以血浆为首先,面积大的深度烧伤可补给部分全血,也可酌情使用适量的血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等),但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000ml。电解质溶液以输入平衡盐溶液为主,基础水分是指5%或10%葡萄糖溶液。

护士要切记:补液的种类在实行时,液体要交替输入,切勿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大量输入水分,以防止引起水中毒。

1.3液体分配

烧伤后第一个8小时渗出最快,输入的胶体和电解质溶液总量的1/2要在前8小时内输完,余下在第二、三个8小时内输入,基本水分则应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

2观察指标的护理

烧伤病人应安排特护并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观察指标主要包括:

2.1生命体征观察

严重烧伤后,由于脑血液供量不足,病人出现烦躁不安、焦虑、定向力改变等,并逐渐转入抑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继而出现面色及口唇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等休克状态。早期脉搏快而强、血压正常或稍低,随着渗出液的逐渐增多,脉搏细而弱、血压降低,当心脏代偿逐渐失调或趋向衰竭时血压多测不到,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低于10.64KPa(80mmHg),脉压差小于2.66KPa(20mmHg)表示出现休克状态,此时病人常伴有呼吸频率和幅度的改变,代偿性增快,特别是呼吸道烧伤的病人,出现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呼吸或出现呼吸困难时,护士要特别仔细的观察并护理,防止发生喉头水肿或

R窘迫的发生,若有发生,立即做好气管切开术准备的特别护理。

2.2尿量的准确记录

尿量是直接反映休克是否存在或改善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护士要进行留置导尿管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观察病人的排尿量,并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若尿量少于25ml/h,表明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应采取加快补液以纠正休克状态。在救治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和比重等特别护理。

2.3中心静脉压(CVP)的测定护理

正常的CVP是0.588~1.76KPa(4.4-8.7mmHg),护士可以用来了解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若<0.588KPa(4.4mmHg),则表明血容量不足,应继续补液;若<0.392KPa(2.95mmHg),需要大量补液;若>1.47KPa(11.05mmHg)提示血容量已足或心功能不佳;超过1.96KPa(14.6mmHg)提示心衰。常用穿刺部位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

3吸氧的护理

由于血液浓缩,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可加重休克。此外,合并呼吸道烧伤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均应给予吸氧的护理至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均恢复正常。用氧者应先降低氧流量,间断供氧,不能骤停,这是护士在给病人吸氧时要特别注意的环节。

总之,护士要严格遵循和实施对烧伤病人休克期护理的三项基本指标的护理,因为它对救治病人平稳度过休克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除此以外,对于休克期烧伤病人应采用仰卧中凹位,休克未改善,禁止翻身,同时注意病室温度。大面积烧伤剧烈疼痛反射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易加重休克,应适量给予镇痛剂。总之,休克期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快,护士应密切观察以上三项基本指标加以科学护理,把握抢救时机,维护和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1]忠国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第1版.

[2]李梦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第1版.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第1版.

[4]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5,第1版.